《虎门销烟》教学反思|《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是一直充满激情的去上课的,孩子们的朗读也很有水准,整堂课的氛围一直不错,对于文本细节的理解也比较到位。《虎门销烟》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历史事件离学生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回到当时的场景中,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当时的情景,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假设孩子们和广州老百姓一起,作为销烟的见证者,一起观看销烟,效果不错,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但还是有些遗憾产生的。
我想,如果没有前期铺垫,学生们是不会很快入境 ,但是,大量的铺垫的话,30分钟又远远不够。最后我决定重点放在销烟时和销烟后去讲,前边两段选择回忆导入。可这样一来,整篇文章便有些断开的感觉,衔接的不是很好,影响了文本的整体效果。显得过渡不自然。一堂课应该是一个整体。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之间应该是环环相扣,紧凑而一体。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生涩的过渡会割裂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过渡一定要自然,要做到水到渠成。这样才能让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另外我对课堂的预设不够。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冷场了一下,虽然我用了一句话:“看,你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掩饰过去,但自己知道,孩子是因为理解的不到位才没有回答出来的。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课堂的生成性是很大的。因此教案当中必须对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表现做多种预设。这样才能够保证遇到特殊情况或是偶发事件能够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还有,我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好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要做到因材施评。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多样化自然就有了。
总之,这堂课结束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发扬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的。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是一篇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又不乏结构严谨的记叙文。课文以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为题材,用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述了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
课文在叙事的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用书上的词语来评价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伟大壮举”。于是在教学时,时刻让学生把目光集中在在“壮”字上:
【预想】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12
    【实况】在教学第二段时,由于我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胆阐述,当学生没有完全回答出我预设的答案时,我急于讲述,过于急躁,一段很生动的场面描写没有好好的运用,学生没有进入角色。再加上当天我自己情绪不够高昂,学生又过于紧张,大家的积极性未完全调动,课堂一度呈现僵化状态。好在后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虎门销烟的壮举,并展示了受毒品惨害的人痛苦不堪的图片,课堂气氛才稍有回暖,渐渐活跃起来。在教学销烟步骤时,抓住表示顺序的“先……再……然后……”引导学生复述具体的过程,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优点:思路清晰,紧抓“伟大壮举”组织教学;
           带领学生从文本走向课外拓展,把课内阅读和拓展阅读有机地结合。
     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改进:以自己的情绪带动学生,消除其紧张不适感。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正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的第5自然段: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这时候,听到了同学们的低声惊呼,没想到李磊高高地举起了手,屁股抬起,身子前倾,大叫一声:“老师!”我不知道他怎么了,但通过我对他的了解,肯定认真听讲了,所以才会积极举手,于是很期待的把他叫起。“老师,这不造成环境污染吗?”犹如炸弹一般的话语,使得班里议论纷纷:“对啊,二百多万斤烟渣都被冲入大海,会对海水造成多严重的污染呀……”。完了,看来我的准备太不充分,我低估了学生的水平。说实话,上学期这篇课文时,压根儿我就没想到过这个问题,但再次备课,我自己确实发现了这个问题,由于一时找不出答案,再想想这也不是这课教学的重点,也就忽略掉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我一时慌了手脚,慌乱之中这样答到:“我想,鸦片是从罂粟这种植物的果实中提取出来的,它的残渣或许不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污染吧!总而言之,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只好含糊其词,赶快把学生拉到我认为的教学重点上来。  
下课后我一直被自己的答案困扰着,上网查了查,其实可以这样教学: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研究林则徐的这种销烟方法是否真的会造成环境污染?由于我们的学生家里普遍没有电脑,我可以让他们做试验研究啊!比如在鱼缸中放入少量石灰和盐,观察对小鱼有什么影响……最后分析得出销烟的过程是否造成了环境污染。然后小组合作进行研究,看是否能设计出一种更合理的销烟方法。要求是:设计的方案不光要克服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考虑到销烟的彻底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发现,并给他们创造机会与条件去研究和探讨。无论学生研究的结果如何,哪怕有悖于教材和老师的意图,但那毕竟是学生阅读和研究的经历,对于他们形成乐于发现、勤于探索的学习品质都会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307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