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四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狼牙山五壮士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2、通过品读、揣摩、推敲五壮士在诱敌上山和顶峰歼敌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的壮举;; 3、能概括出段落标题,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方法设计1、结合课文学习字、词、句。2、在阅读中品读描写五壮士的动作、神态等的词语,句子,体会壮士们的壮举,结合课文去理解。即课后问题3。3、朗读时,引导学生概括出故事的小标题,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这也是课后问题2、4。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二、检查前置性学习,整体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概括大意。2、自读自悟,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3、按课文叙述顺序概括故事标题。三、抓住重点,学习课文1、第一画面:接受任务2、第二画面:诱敌上山3、第三画面:引上绝路4、第四画面:顶峰歼敌5、第五画面:跳下悬崖四、整体感悟,总结写法1、总结详略得当。2、细分五部分的详略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一、重点难点处理:由于课文内容是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所以那时人们的为国捐躯和为保护人们英勇献身的精神,现在的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在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抗日英雄故事方面的图文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抗日文学书籍,或者观看电影如《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也可以到网上浏览有关抗战的网站,如:血铸中华网站、民族魂网站,从中下载相关资料,在电脑中分类建立保存。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给以指导和帮助。课堂上交流资料,但只是帮助理解,促进思考,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二、教材处理设计:1、课文重点语段分析:(1)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一、揭题导入新课师:上课,同学们好!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二、课前前置性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前置性学习要求123交流前置性学习情况1、自读课文,概括大意。2、自读自悟,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3、按课文叙述顺序概括故事标题。【投影: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我们先来交流第一幅画面-接受任务。同学们说是课文那一部分写了这个内容?【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同桌读一读,交流体会。三、抓住重点,学习课文我们来看看第二段有一部分总写了战士奋勇歼敌的画面。谁来找找并读读这两个句子。五位战士他们面对的是——一大批敌人。他们是那样英勇无畏地痛击敌人,那么他们是怎样打敌人的?请同学们画出描写五壮士的动作与神态的词语。谁来说说你画的词?四、整体感悟,总结写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朗读课文。1、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提问。二、探究答案,品味语言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2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3、指名读有关的句子。4、小结。 三、诵读语言,积累语言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段落。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下雹子时,特别密集、迅猛、有力。这样的比喻写出了壮士们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2、重点词语理解:沉着地、狠狠地打、大吼一声、浑身的力气、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3、写作方法指导:要引导叙述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突出人物特点和中心思想的部分祥写,其余内容略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具体写;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4、生字词: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sou)”外,“斩、仇”都是翘舌音,可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区分;还要注意“葛”字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从字形上来说,“葛”字不要多写一竖,“吼”字中间的横要写成提。五、课堂练习:

一 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磨盘(mò   mó)   沉着(zhuó   zhe)   喷泉(pèng    pēng)

拧开(nǐng  níng)  弹珠(dàn   tán)   打倒(dào    dǎo)

二 我能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首挺胸  粉身(        )骨  横七(        )八

全神(        )注  悬(        )绝壁  斩钉(        )铁

三、填上合适的词。(       )地瞄准(        )的怒火(       )地撤退(       )的声音

(       )地打击(       )的山路(      )地指挥(     )的地形123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详)顶峰歼敌↘↗                            跳             (略)引上绝路           下(详)         ↖∣↗                     五壮士        悬(详)诱敌上山              毫不畏惧       崖↗           英勇顽强(略)接受任务                     宁死不屈

课后反思《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41年发生在河北省狼牙山上抗击日寇的壮烈故事。在这篇课文中,塑造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光辉形象,同时本文的语言处处渗透出一种悲壮的美,因此,我把分析语言,朗读语言,体会人物作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领会语言的悲壮,领会悲壮中流露出来的美。本课作者采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充分展现了五壮士的爱国精神。因此围绕课文的五个小标题,我让学生进行分析,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同时对于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自读自找,让他们充分体味当时人物的心情和精神境界。但是在教授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1、我注重了通过语言来揣摩人物的形象,揣摩故事的内涵。进而注重朗读,这节课同学们读的时间应该是充分的,同学们在读中加深了对壮士们的理解。但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即诱敌上山时,分析每位战士的英勇歼敌时,原本设计的让学生自找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在授课时由于紧张而直接出示给学生,影响了学习效果。今后要将备课做到完全运用自如。2、在学习第三自然段也就是战士们将敌人引上绝路的段落中,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当时五壮士有生的希望,但他们主动放弃了生的道路,选择了走向绝路,进而掩护连队主力和群众安全转移。由此展开了第二次掩护任务。在随后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分析中,学生也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哪些详写,哪些略写。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89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