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案及作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从叶老批改的作文及教导中体会他“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学会做人。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导入新课
  1、读课题,质疑。
  2、检查预习,生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划出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
三、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师评价。
  2、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师生共同评价。
  3、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学生质疑。
  2、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指名读,说说分别是描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它们有什么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
    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句子。针对这些句子,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我们来一个小组pk赛,看哪个学习小组找的问题最多,理解课文的能力最强。提出一个问题或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将在你们那个小组粘上一个爬山虎的叶片,添上一片绿。哪个小组的爬山虎的绿最多,将得到老师的特别的奖励──叶圣陶爷爷写的书哦!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小组pk赛,相机指导朗读。
  5、评价总结。
  6、美丽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生齐读。
    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五、课后作业
  1、和小伙伴们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写下来,下节课和同桌交换一起改一改
 
练习:
课文内容我熟悉(按要求作答)
  1、刚进里院,一墙(   )的爬山虎(   )眼帘。夏日的(   )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   )的,像(   )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   )着,(   )着迷离的光点。
   ⑴ 根据课文填空。
   ⑵ 如果把上面这句话改成“刚进院里,我就看见一墙碧绿的爬山虎,觉得一下子凉快了许多”可以吗?为什么?1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范”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  )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  )以及(  ),如春风拂面。
   ⑴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⑵ “拂”指(   ),“春风拂面”指(            ),形容使人感到(              )。作者运用了(      )修辞手法,更形象地表达出了对叶老先生的感受。
  4、落日的(  )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   )。如同一片(    ),(     )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    ),显得(       )。   ⑴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⑵ 请你用“如同”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后反思
  上次试教后,感觉真的不会上课了。怀疑自己的能力,究竟还会不会上课?于是,重新研读文本,对教学流程作充分的预设。
  引课部分,我直接导入叶圣陶先生的简介,走入课文。简洁,直奔文本。因为实在想不出花里胡梢的导课,还是简简单单才是真吧!
  虽是第一课时,按照一般的流程,应该是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昨天,我在熟悉教案时,想到上次试教时,这部分时间花费很多,何不把它移到课外,让学生在预习时就做好这项工作呢!于是,临时改变策略,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改成了检查预习成果。我主要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特别是几句长句子,比较拗口;其次检查,读懂了什么,作适当的批注。这样在教学时就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第三,学贵有疑,引导学生预习时,提出问题。今天在课堂上,我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学生的感悟和问题,表达了他们的理解和疑问。其中的几个问题抓住了文章的难点,体现出了学生在预习时的思维火花。如能长此以往的做好预习工作,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在课堂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也是,我以后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一种习惯。
  正如学生所提的问题。课文主要叙事,为什么要以爬山虎为题,课文中还有好几句是写爬山虎的,这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关注到了这一点,我的教学也应该以此为重点。但要理解这些内容,又必须在理解叙事部分内容之后,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之后,有了感情的积淀,才能水到渠成理解爬山虎背后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
  其次,课文的“修改作文”部分,很有特点。具体事实+心理感受的写作特点,修改作文的方法,语句上的修改,这些都对学生的习作也有所启迪。因而我把课堂教学的重点就锁定在了第一部分的学习上。同时,确定了语言的训练点,小练笔──“具体事实与心里感受”相结合的写法,考虑到小练笔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深化主题服务,于是安排了叶至善先生为作者改写作文的练笔内容。学生写的也非常精彩。摘录几句如下:123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春风拂面”,让学生一次次回到文本中去感悟,研读。学生在“密密麻麻”“到处”中感受到叶老的认真。在“愣住”中放大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在字词句的修改中,学生感受到叶老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评语中,让学生感受到叶老的平和,以及对一名文学爱好者的鼓励和殷切期望。这一股股暖流给予作者春风拂面的感觉,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回过头来,再看整个教学过程。觉得还是有不少的缺点。
  其一,以读为本,自觉得读得还不够到位,特别是针对学生的朗读,作出恰如其分的点评。功力不够。汗!
  ……
  当局着迷,旁观者清。敬请各位提出批评意见。不胜感激!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80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