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壮歌课文_《生命的壮歌——生命桥》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羚羊团结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3、关注学生体验交流中新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保,正确的价值取向等人文素养。
二、教法学法
        1、教法:顺学生思路,组织读书交流。
        2、学法:自读自悟,交流提高。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以利自学。
        1、继续学习18课“生命的壮歌”。这节课学习这课的第二个故事“生命桥”。
        2、这课的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我们是怎么学的?
        ①先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②反复读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感动的原因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动表现出来。
        3、下面我们就用前面的读书方法来读“生命桥”这个故事。
        二、利用学法,自读自悟。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自学生词,读通语句。
2、检查。
    ①出示:狩猎  下坠  山涧  桥墩  猛蹬一下  目瞪口呆
    ②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受。
        现在我们进行读书学习的第二步,把自己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待会儿汇报、交流。
        1、学生自读,教师随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汇报交流。(顺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估计学生可能有以下一些汇报交流。
        ①第一节的第4句。“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让学生通过朗读谈感受弄清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低一些是老羚羊心甘情愿的而并不是其他原因,同时交流读书学习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
        ②文章第二自然段。
        映示第二片段内容。
        a:先说说为什么感动,再读一读。123
        b:评读,重点评一评读的好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猛蹬一下…”年轻羚羊和老羚羊各自的后果。
       (动画演示)再现奇迹: 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一刹那间它就要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这时老羚羊飞跃到年轻翔羊的蹄下,用自己的脊背支撑年轻羚羊作第二次跳跃。年轻羚羊得救了,老羚羊却永远停止了呼吸,它把生的希望让给了________、把死亡留给了______,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壮举啊,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
        c:学生试读。
        d:指名读后齐读。
        ③第三自然段。
        “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动画演示):体会平静中的伟大。
        读读议议,教师也可讲讲自己的感受。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a、指3人连读这句话。
        b、教师作简笔画并激情讲述。
        这是一座悬崖,这是悬崖的对面,年轻的羚羊快速向对面飞跃,可是它只能飞跃到这里,眼看就要摔下山涧,此刻老羚羊纵身一跃,飞跃到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背上猛蹬一下,第二次飞跃,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顿时——(学生接读)
        c、这已不是一道道弧线,它是——(学生接读)
        d、读题:生命桥。
        e、透过这座生命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谁先飞过山涧谁就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谁落在后面就可能遭到猎人的枪杀,在这生命存亡的关键时刻,这群羚羊决不争先恐后,一个接一个有秩序地飞跃山涧,以一个个老羚羊的死亡换来一个个年轻羚羊的生命,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壮歌(读题)。
三、由此及彼,升华认识。
这个故事读完了,你想到了些什么呢?
小练笔:
选一个话题写一写:
我是老羚羊,我会说:
我是年轻羚羊,我会说:
我是猎人,我会说:
我想对(老羚羊、年轻羚羊、猎人伯伯)说:
音乐“爱的奉献”
四、分层作业,拓展阅读。
★背背有关看待生与死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壮烈地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周恩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臧克家 
★★阅读《斑羚飞渡》,有感想的地方写上批注。

教后反思:
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主渠道。把课文读通,整体感知课文大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础。教师的随机了解既是与学生合作交流,又是帮助辅导,更是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驾驭课堂。123
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课文哪些情景令人感动,它为什么令人感动?”这一问题,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找出文章的重点语段,让他们在各自的阅读中思考、感悟、交流感受,并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从语言文字中受到了熏陶感染;多媒体课件展现课文二、三自然段所描述的那一幕幕感人情景,又一次引领学生走进那悲壮的场面,进入那让人荡气回肠的境界,通过学生进入情境的想象,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从而丰富个人的生命体验。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结尾我把学语文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关注课堂中生成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感受人类文化的无穷魅力。)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58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