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少些理性 多些情趣——《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授课时数:两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写其中9个。正确读写“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4、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尝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油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仑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i,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分析:
      1、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课文时,能认真揣摩、体会,做到不仅读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强阅读体验。
      3、能自觉地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词段,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的好习惯。
      教学策略:
      儿童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卢梭也讲过:“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理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如果教学缺乏形象,缺乏情感的纽带的联结,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志的发展。所以,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创设各种生动的情景,设法让学生投身其中,通过现场” 经历“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让学更好更好地融入文本的情感中,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尝。同时,不能忽略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落实好“分清文章的主次”的训练。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次。
      2、学习体会“孔隙”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234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课件展示祖国壮丽的山河,播放抒情的音乐) 
      的确,面对我国壮丽的山河,美如画的风景,能不喜欢旅游,感受祖国的可爱吗?现在,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有兴趣吗?(出示课件:石碑)
      3、看到了什么?能猜猜里面的内容吗?
      4、揭题。(出示课题并板书)
      5、谁愿意读读课题。(品题,指导朗读题目,理解“记”的含义)
      ————同学们,这是一篇游记,它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那我们以后写游记的时候,也可以用“记。。。。。。”为文章的题目。
      6、齐读题目。
      7、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a、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检查自读情况。
      (l)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汇报读音、字形、字义,师相机点拨,教会学生学习字词的方法。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设计一张游览入门券,学生自行把入门券上缺的景点填上。
      (4)生汇报,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5)了解文章的主次,学习写作方法
      3、看图感悟,课件分别出示,路上、外洞、孔隙、内洞景点的图片,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悟。
     
      师:你最喜欢是哪个景点呢?为什么?
      生谈谈感受,尝试用一两个词去概括景点的特点。
      师:你觉得最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会是哪个景点呢?
      (二)学习“孔隙”
      1、学文感悟:师范读“孔隙”自然段,生边听边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2、生汇报,师出示课件相应的句子:
      a“怎样小的小船呢?。。。。。。”。这个句子让你感受到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来?抓住关键词:刚合适、没法(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1234
      全班齐读(我们通过读好这几个关键词来读出小船的小)
      继续汇报: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b“我怀着。。。。。。”。 让学生模拟游客进行动作演示,并播放紧张的音乐渲染气氛,让学生边演绎边谈感受
      c、“我还感觉到。。。。。。”。伴随着紧张的音乐,学生看着课件演示(过孔隙的录像),如置身其中。
      3、师小结:作者通过一连串细致地描写自己真实的感受突出了孔隙的窄和小,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
      4、分角色朗读。
      三、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超市。
      三星级: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
      四星级:搜集介绍双龙洞的资料。
      五星级:向你的亲戚朋友介绍孔隙,为孔隙写广告词。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描写“外洞、内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略
      教学反思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对情景的创设,虚拟特定的生活情境,设法让学生投身其中,通过现场“经历”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代替枯燥乏味的分析,讲解。
      一、活化体验,感染学生
      1、课堂伊始,我播放抒情优美的音乐,配上连续不断的雄伟的、秀丽的、优美的祖国山河图片,力求从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以震撼,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在学习,体会“孔隙”窄小特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a、让学生当游客,互相地背靠背,肩并肩,
      模拟躺在船上,体会一下过孔隙的感受。此时,将教室内所有的灯关掉,视觉上的明显变暗,使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感官刺激,营造一种过孔隙时的气氛,从而加深了对孔隙特点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一下子就有了紧张和害怕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了。
      b、教师在学生渐渐进入情景时,范读这两句话,紧接着给学生看过孔隙的录像,并配上紧张的音乐渲染气氛。
      c、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受。
      这样一来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想象,学生的理解就更加形象深入具体了。教师层层深入的引导,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过孔隙的感受,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感受到了孔隙低矮窄小的特点。从而文章的这个难点得以突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1234
      二、多层感悟,发展个性
      感悟是一种发现的过程,是学生在自己的探索或体会过程中,不断发现、明晰概念的过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组织和参与讨论,适当点拨。在本节课上,我把感悟分成了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看图感悟。通过课件分别出示路上、外洞、孔隙、内洞景点的图片,让学生先从视觉上对景点的感悟,谈印象感受。
      2、第二层次:学文感悟。通过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孔隙”特点的理解,体会。
      3、第三层次:体验感悟。通过创设虚拟过孔隙的情境,把学生很自然地带进课文的情感当中。通过谈感受,汇报对文本语句的理解,间接地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完成对文本语言的玩味、赏析、内化;方法的历练和提高;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感悟不是老师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感受、领悟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教学中的共同探讨者和引导者。每个学生因个体差异,各自的感悟都不相同,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感受时思维是发散的,不会人云亦云。
      相反地,在初定的教案中,在欣赏孔隙特点教学时,我设计这么一个大环节:让学生单调地反复地读课文,谈感受;读课文,谈感受。。。。。。老师则“不厌其烦”地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分析!分析!!再分析!!!结果,学生们的“感受”是一样的,来来去去就是说,“我感觉孔隙很小,很窄”,却没有说出自己独特的体验;课文朗读起来平淡如水,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整节课下来,老师上得辛苦,学生上得无趣!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
      本节课,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如:在让学生汇报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景点和顺序时,通过设计填写“游览入门券”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而不是单调地指名回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
      在最后的作业超市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设计了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题目,争取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最大限度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看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少些理性,多些情趣”,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学得主动、扎实、灵活。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57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