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_《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说课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我说课的内容是《李时珍夜宿古寺》,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说的是第一课时,下面我按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三个板块进行说课。
第一板块:说教材
1.教材分析。《李时珍夜宿古寺》以简约、朴实的笔调叙述了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的途中与弟子庞宪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夜宿古寺的事。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细腻、传神,环境描写烘托、渲染了气氛,“于细微处见精神”,李时珍的一言一行彰显了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品质”的极好范本。
文中还有两幅插图,一幅李时珍本人头像,一幅李时珍与弟子庞宪在古寺中编著《本草》的情景,图文并茂,“古今一相接”,有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阅读与感悟。
2.预设学习目标、重难点。根据新课标中规定的本阶段学习目标,结合本课写作特点,考虑到学生已有学习情况,预设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为:(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准确读记“宪、碗”等8个生字,端正书写“宿、材”等12个生字;(2)理解“夜幕、降临、隐隐”等词语意思,并能串词说一段描写夜晚景色的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感受李时珍为百姓造福不辞辛苦的精神。其中,识记、书写正字,朗读课文为本课教学重点,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赏读,体会人物精神是难点。
3.学情分析。本课中人物言行如颗颗珍珠散落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而人物的内在精神成为串起珍珠的缕缕丝线,“抓言行悟品质”,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有初步接触,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再次感悟细节之处的传神刻画。
第二板块: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本文内容朴素真实,笔调质朴淡雅,文中许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读来令人回味悠长,为此课堂中积极调动学生情感因素,“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情传情,以情达情,运用“情境教学法”,看似老套,但却是经久不衰的方法。
说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读文想象画面再读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旨在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在文字中思接千载,畅游一个来回后,再读课文,积累、涵咏文字中规范、凝练的语言,并进行内化,吸收,进而为我所用。
第三板块: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如下理念:文章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于细节处刻画人物李时珍的形象,看似娓娓道来,没有激情的渲染,但是读进去后,一股情感的暗流在文字中涌动。因此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形式读文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预设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创设情境,开课揭题。课伊始,教师以课件出示李时珍头像,问:“认识他吗?”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对他你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畅谈对李时珍的了解,最后教师在点评后小结并介绍:“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历时二十八年,风餐露宿,尝尽百草,为世间留下一部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今天我们所学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说的就是在他编著《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发生的事,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揭题并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随机教学“宿”的意思,进而理解课题的意思,再读课题,教师问:“围绕课题,你有问题吗?”由学生的回答提炼,聚焦两个质疑点:为什么夜宿古寺?怎样夜宿古寺(在古寺中干了什么?)12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此起课,源自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并不是一张白纸,由此就先立足在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上,让他们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人物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揭题,围绕课题质疑,课堂热起来,“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一)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想自己提出的问题。(二)检查反馈。在此过程中重点检查学生对文中字词的掌握,课件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隐隐约约”等,多种形式读词语,特别是想象画面读,教师问:“轻轻地读读这些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彷佛出现怎样的画面?”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随机点评并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词语。(三)选用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写夜晚的景色。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透过词语想象画面,丰富词语的内涵,使每个词语灵动起来。同时自然衔接到下一环节“选词语说一段描述夜晚景色的话”。】
(四)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还有字词不理解吗?通过学生的回答,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因为本课四字词语较多,并且有一些药物名字学生未接触过,让学生相互解疑,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三步,解决疑难,感受人物。教师过渡,提问:“字词会读了,意思也明白了,那课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别着急,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在学生一番默读、寻找、思考后,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文中重点词句。回答问题“为什么夜宿古寺?”聚焦句子一:“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理解两个问题:“一心赶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一心赶路?从而顺势导到:“李时珍一心赶路为的是‘四处察访’药材。”随机学习第一段:“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读着读着,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一番品读交流后,得出“李时珍为编著《本草纲目》非常辛苦。”再读这句话,哪些词体现这份“辛苦”?着眼到“风餐露宿”和“晓行夜宿”,理解这两个词,同样先想象画面,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由“为什么夜宿古寺”引出第一、二段的学习,同时有选择地抓住“一心赶路”、“风餐露宿”和“晓行夜宿”体会李时珍的辛苦,由点带面,提升阅读品味。】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教师随即抛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夜宿古寺的原因我们已经找到,那在古寺中李时珍和弟子做了些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首先聚焦句子一:“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读这句话,你有什么话想说。同样让学生体会李时珍的辛苦,并且抓住“啃”字做文章,“啃”我们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作者为什么要用“啃”来描写,一方面由啃感受到干粮的难以下咽;另一方面想到师徒两人一心赶路,肚子早已饿极,饥不择食。“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住的呢?”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追问,自然联系到文章前面部分对古寺的描写。聚焦句子二:“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让学生朗读描写古寺的句子,感受“破败”,体会作者在描写古寺上细节的刻画入微。由此拓展开去,“其实在编著《本草纲目》的二十八年中,李时珍吃的苦何止这些,同学们不妨阅读这样一段文字。”师穿插课外补充阅读进行练笔:夏天,在炎炎烈日下,李时珍……;冬天,在寒风刺骨中,李时珍……;为了采摘悬崖峭壁上的草药,李时珍……”在一番“苦”的咀嚼后,问:“李时珍又是怎样看待这样的生活?”学生自然找到句子:““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李时珍的这番话,哪里打动了你?”“万民造福,吃点苦是值得的。”围绕“万民造福,吃点苦是值得的。”这句话,反复体会,首先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感受到“李时珍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可贵品质。再抓住这一中心,设计导语引读句子,因为“万民造福,吃点苦是值得的,所以,李时珍……”正因为:“李时珍全心全意想着老百姓,所以他……”,反复引读书中重点语句,一唱三叹。教师再次问到:“李时珍啊李时珍,一路上风餐露宿,连口水都没有喝,你不觉得苦吗?”进行角色的转换,学生说到:“万民造福,吃点苦是值得的。”感受李时珍朴素话语背后的坚定与执着。师小结说到:“是啊,一部《本草纲目》给百姓带来无穷的福祉,请看这样一段介绍。”课件补充对《本草纲目》的介绍及其价值。123
【一个“苦”字,看似简简单单,但怎样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触摸到这份苦,进而感受人物李时珍的不怕苦,充分利用重点词句,在文本中细细地读,反复地品。】
结课同样是顺势而成,教师指着文中插图,动情叙说: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下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李时珍,看他如何在月光下,古寺中编著《本草》。
本堂课板书设计,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以一首诗歌的形式呈现。既反映课堂主要教学内容,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一心赶路夜宿古寺。
                 渴饮泉水饿啃干粮,
                 借着月光编著《本草》?
                 万民造福吃苦也值!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36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