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课文原文]说勤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2-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学内容

15.说勤奋

共几课时

2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养成勤奋的习惯,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

2.学生收集的司马光、童第周、华罗庚的资料和名人成功的故事。

预习设计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

1.说说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二、解读司马光

1.交流搜集到的司马光的资料。

2.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司马光取得的成就

3.了解《资治通鉴》。

 

 

 

 

 

 

 

4.用波浪线画出写司马光勤奋的句子。

a.小时候勤奋的地方。

(1)理解“滚瓜烂熟”。

(2)司马光怎样做到滚瓜烂熟?

朗读出示的句子。

 

 

 

 

 

 

 

 

 

 

b.交流长大以后勤奋的地方。

 

 

(1)理解“警”的意思。

 

 

 

(2)想象头枕“警枕”的情景。

(3)听老师小结。

 

 

5.齐读两段文字。

 

6.从司马光身上感受到什么?

 

7.听老师小结,齐读名句

三、解读童第周

1.交流童第周的资料。

2.自读,圈画出童第周取得的成就和付出的辛劳。

3.交流。

(1)读所圈画的语句。

 

 

 

(2)听老师补充童第周的资料。

 

(3)听老师介绍青蛙卵剥离手术。

 

 

 

 

 

 

 

 

 

 

 

 

(4)从童第周身上,想到哪些成语?

 

4.谈谈自己的感受。

朗读句子

 

 

 

(1)交流华罗庚的资料。

(2)说说华罗庚这句话的意思。

 

5.引读第一小节第二句话。

 

四、对话第4节一深化观点

1.生活条件好了,还需要勤奋吗?交流。

2.齐读。

 

五、对话作者——解读结构

1.思考:文中举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重复吗?

 

 

2.交流收集的名人成才故事。

六、诵读名言

1.朗读名言。

 

 

 

 

 

2.齐读第四小节第二句话。

 

3.听老师总结。

 

 

 

【板块一】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说勤奋》是一篇讲道理的文章,课文告诉我们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读读“司马光”和“童第周”通过勤奋取得成功的事例。

【板块二】

1.课前,我们搜集了资料,谁来介绍一下司马光?

2.打开语文书,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司马光取得了哪些成就?用横线画出来。

3.出示:他用……

同学们,为了写《资治通鉴》这一部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参看各种著作三百多种。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这本书也足足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这样一部巨著,对于司马光这位成功者来说,就是他手中的——

4.为了这部巨著,司马光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呢?再次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

交流:a.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1)  什么叫“滚瓜烂熟”?

(2)  司马光是怎样做到滚瓜烂熟的?

是呀,引读:

春天,春色满园,蝶飞燕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夏天,酷暑难耐,屋内闷热,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秋天,秋高气爽,满山红叶,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冬天,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师:这就是——勤奋呀。长大以后,司马光又是怎样样勤奋的?

出示:b.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警枕“的“警”有以下几种解释:1.戒备。2.感觉敏锐。3.提醒,使人注意。4.危险紧急的情况或事件。5.警察的简称。你知道“警枕”的“警”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吗?那你知道这警枕提醒他什么?

(2)同学们想象一下,睡觉的时候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3)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就是——勤奋,是勤奋使他浇灌出了手中的鲜花——《资治通鉴》。

5.让我们怀着对司马光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来读好这两段文字。

6.同学们,司马光从小就聪明过人,我们也曾读过关于他砸缸救人的故事,可他一直非常勤奋,读了他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7.小结: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出示)

【板块三】

1.接下来我们学习写童第周的事例。课前大家搜集了童第周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2.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童第周取得的成就,用波浪线画出他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3.交流

(1)成就:完成高难度……

取得这样的成就,他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2)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学习方法。

(2)师补充材料。

同学们,文中的童第周是不是和司马光一样天资聪明呀?请你读读这段文字。

(3)正是由于这样的勤奋,童第周才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同学们,青蛙卵是像小米粒那么大的小黑籽,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地剥离。当时我们的国家还非常贫困,没有电灯,童第周就在阴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陶瓷酒杯来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就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当时轰动整个生物界。

(4)童第周的勤奋,让你想起了哪些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废寝忘食)

4.读了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1)交流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2)说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后天的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笨拙是一句有益的古训,付出一份辛勤就可以增添一份才能)

5.引读: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板块四】

1.有人说,如今,我们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了,“勤奋”二字可以不提了。你认为呢?

2.出示句子: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 齐读。

【板块五】

1. 司马光和童第周都是靠勤奋成才的,这两个事例不是有些重复吗? 快速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两个事例的不同之处。

司马光:古代的,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

童第周:现代的,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2.交流,你还收集到哪些名人通过勤奋成才的故事?拿出《一课一练》,交流。

【板块六】

1. 关于勤奋的名言你知道哪些?交流。

2.老师送给大家几句,出示。

(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2.同学们,让我们时刻记住: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出示)

 3. 总结:学到这儿,老师很想告诉大家,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一位通过勤奋实现自己理想的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吴晗。让我们记住他的话——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作业设计

1. 完成《补充习题》本课第四大题。

2. 完成《一课一练》本课第三大题。

3.阅读朱自清的《匆匆》并说说自己的感想。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36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