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教后反思_9、九寨沟(两教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生字词,并初步感受到课文描绘的美景。
对策: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学习中,我们曾去过云雾变幻无常、令人飘飘欲仙的庐山,到过充满阳光的拉萨,还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今天,我们又将来到风景秀丽的九寨沟。
板书课题,并指导读好课题,学写“寨”。
二、初步感受九寨沟的美景
1、你想去浏览九寨沟,去感受九寨沟的美景吗?打开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网站,你可以看到许多美丽的图片,看一看,谈一谈你的感受。
(学生浏览,同桌交流观看图片的感受。时间5分钟)
2、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可以讲感受、也可以提问题)
三、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 自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 出示生字词,检查效果。
九寨沟  
3、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四、调查兴趣,自主选择
1、 再读课文,说说你想先去哪里玩一玩?
2、 引导学生再读读重点段。
五、作业
1、 描红
2、 抄写生字词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知道这里的湖泊被称为“五花海”、“五彩池”的原因,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珍稀动物的特点。
对策:有效利用图片,促情练读,从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恰似  湖泊  咀嚼  藏族  出没  古木参天
敏捷  善于  鲜嫩  窜出  镶嵌  异兽珍禽
2、练读、指读。区别:多音字、前鼻音
二、精读课文。
(一)你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以下雪峰、湖泊、瀑布他们各自的特点吗?   
1.雪峰高而且多。
2.湖泊很多,很美
3.瀑布很壮观。
(二)、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以下作者是怎么来描写这些景物的?哪位同学来有感情的朗读以下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
(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1、通过朗读,我们来到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啊?(是雪峰。)
2、它有什么特点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雪峰很多,还很高。从“一座座、插入云霄”看出来的。)
3、为什么会“峰顶银光闪闪”呢?
(因为雪峰很高上面有积雪很亮,所以银光闪闪。)
4、这个同学回答的真好。 然后是什么吸引了你呢?(湖泊)。
5、谁能读以下课文中对湖泊是怎么描写的?(朗读)。
6、通过读你感觉湖泊是什么样子的?(湖泊很多,而且很美。)
7、你又是从哪里感觉出来的?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可以看出很多,湖水清澈见底,石块色彩斑斓,蓝天、白云、雪峰、森林与湖水构成五彩缤纷的图画,所以很美。)[ 可以参看挂图,加深对词语的体会和美丽的感受]
8、同学们,你们感觉到了吗?同学们齐读一遍,感受以下这美丽的景色。(学生齐读)
 9、接下来大家又看见了什么?(瀑布。)123456
10、谁能读一下描写瀑布的句子?(指名读。)
11、高低错落、白练腾空各是什么意思?
12、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看一下课文中的彩图,看到高高低低的小瀑布了吗?它们像什么?(好像一级一级的阶梯。)
13、你找到一泻千里的瀑布了吗?你听见瀑布泻下的声音是怎么样子的?
(水哗哗地落下来,声势很大。)
14、有谁能来模仿以下这声势?
(学生模仿)[通过模仿水的声音,进一步感受瀑布的壮观]
15、此时,你就站在一泻千里的瀑布前,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到有溅起的水花落到身上,凉凉的……)
16、谁能再读一下,让同学们感受到瀑布的壮观?(有感情朗读)
  我们已经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谁能引领我们继续前行,看看我们还能再发现些什么呢?同学们可以拿起笔,把你所看到的划下来。(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珍惜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2、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呢?找四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下,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3、(分角色朗读)
金丝猴:体态粗壮、攀吊、眨巴、窥视。窥视是什么意思?谁能模仿一下它的神态? 4、窥视就是有点害怕似的偷偷的看。[解释重点词语]羚羊:善于奔跑、窜、消失,动作非常的快。大熊猫: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小熊猫:行动敏捷,美滋滋地照镜子。同学们喜欢看到他们吗?
5、大熊猫和小熊猫是什么时候都能看到的吗?什么时候才能看见他们呢?
(不是!只有运气好的时候才能看到它们。)
6、我们已经欣赏了美丽如画的风景,看到了可爱的珍惜动物,现在,我们该回去了,你现在心中是什么感受?你想对九寨沟说些什么呢?(九寨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九寨沟让我留恋往返。
九寨沟我想再来游一次……
7、其实,作者当时的感受是和我们一样的,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8、九寨沟不仅有神奇迷人的景色,还有若人喜爱的珍惜动物,九寨沟的确是——人间仙境!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我们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结合黑板的板书)美丽神奇的九寨沟我们游览完了,那里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把你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划出来。
四、家庭作业。
    同学们肯定都有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我们划出来多读几遍,然后让我们来做个小导游,把美丽的九寨沟介绍给我们的父母和好朋友听,大家说好不好?
板书设计:     雪峰插云
                   古木参天        童话世界
九寨沟        平湖飞瀑
                异兽珍禽        人间仙境

课前思考: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观。为了让学生受到美德的熏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的促读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入境会文。比如教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做个舒服的听者;以小组自主学习的方式配合老师的帮助,自读课文;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配以穿插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动一动,再在音乐声中自读自悟享受美;齐读重点段落,整体感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记忆等方法,相信在学生的朗读与感悟中定能感知景观的美。123456

授后小记
  今天上的第一课时,《九寨沟》是一篇极优美的文章,以前我学的时候就十分喜欢.可惜由于没有准备,所以我的导入比较平淡,整节课我用的还是以前的老套路,没有任何出彩之处,只是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其实我自己也发现了,我觉得我现在上课陷入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中,无法前进,这样下去我的课堂气氛必然枯燥,毫无新意,学生们肯定也会失去兴趣.不过课后,张老师给我看了他的听课笔记,并且细心的指点了我一些该注意的问题,我有了一些领悟,象是我今天上课虽然让同学们理解了一些词语,但都是比较粗略的,其实可以更细节化一些,有些词语可以逐字理解,并且联系课文更深入的感受,那样学生就能掌握的更好.而我的问题往往就是我将我上课的每个环节联结的很模糊,更多的是断开的,这样子学生的思维跳跃太大,很容易有一头雾水的感觉.我在课堂上死板的问题还是偏多,张老师说那样即使学生回答出来了,但也可能转眼就忘了,好的方法应该是让他们反复读课文,读句子,自己去理解意思,这样也就很好的掌握了.然而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我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不够,我一堂课几乎都是在讲台上,很少有走到下面贴近学生的时候,这样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也就不会那么用心听课了.即使我的语气再慷慨激昂,我现在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用心在教学生,还是只是在死板的背教案,就连我给予学生的评价也太过单调,很难激起学生举手回答的欲望.这样的局面不是我希望看到的,我希望自己可以吸取教训,听从指导,慢慢改善,毕竟我的时间还长,我会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

课前思考:
精读部分我简要的思路:
1、总体感受课文。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表达你对九寨沟的总体感受;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通过这个练习,使你明白了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2、精读课文采用选择朗读和解读。
第一部分自然风光,教学要点
**注意引导学生在谈感受时品析词句,理解“宛如、白练腾空、高低错落、蔚为壮观”等词语。
**感受雪峰时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感受湖泊时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身临此山此水真似到了一个“童话世界”;通过“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等词语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一句点明了“五花海”、“无彩池”的由来;
**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看图联想那道道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第二部分异兽珍禽,教学要点:
1、请你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
板书: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2、你最喜欢作者介绍的哪种动物?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给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谈感受,读句子,互相交流。
4、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写了四种珍稀动物,作者抓住了“林深叶茂,游人稀少”来点明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抓住“体态粗壮”、“机灵的小眼睛”写出金丝猴的特点;抓住“憨态可掬”、“若无其事”来描述大熊猫的特点;抓住“行动敏捷”、“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写出了小熊猫的可爱。作者在介绍这四种动物的语句间用上了四个“也许”,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123456
三、教学小结。懂得写景文的基本要点。写出特点,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授后小记:(第一课时)
《九寨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因为九寨沟本身景色优美,所以文章的语言也很美。对于这样的课文进行教学,主要应该是让学生欣赏语言的美丽,而感受语言的华美是必须建立在对内容的感受之上,而不能仅仅通过理解语言来达到的。
第一课时的教学,我主要安排了生字词的教学、课文的朗读。在生字词的教学中,将生字词分为两组,一组是四会生字,另一组是比较难读的和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词语。在四会字的教学中,把生字分成三组,一组着重讲解字音,一组着重剖析字意,一组着重记忆字形。但又不是孤立地进行讲解,而是进行交*整合。比如“窜”,它是一个三拼音、平舌音,同时又容易和常州方言混淆,所以要重点指出它的读音;它也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穴”字头形象地表达出了老鼠窜进窜出的样子,下面的“串”又表达了它的音,教学中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生字中还有一个“捷”,学生容易把笔顺写错,我就进行了范写,让学生明确笔顺。
接下来出示了一些四字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并说说理解了哪些词语,还要求他们把词语的意思通过读表达出来。后来学生还发现,我出示的词语又可以分成描写风景的和描写动物的,我就趁机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小节,聪明的学生马上会明白这篇课文的段落结构。

授后小记:(第二课时)
我首先以欣赏九寨沟的迷人风光导入,一幅幅佳景荟萃、不见纤尘而又自然纯净的自然风光,引得学生的欣赏兴趣非常高涨,但对于后面的提问,学生就显得沉闷了。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用书上的话自己介绍一处景色,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太合适。因为之前朗读的环节进行的很少,所以在此处让学生自己脱离课本有点难度,如果改为“从课本当中找到你喜欢的景色,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大家听”效果应该更好,既能练习朗读加强对课文的感悟,又能强化记忆。与此类似,在指导朗读词语积累部分时,将原来的单纯朗读词语,变成朗读课文中与这些词语对应的句子或段落就更好了。
另外,在知识的安排上有欠妥当,对词语的积累应放在第二课时比较好。而第一课时,最主要的是朗读,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景色优美,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这一教学手段需要加强练习,而且形式多样。

课后小记:
今天连续上了两堂语文课,觉得很过瘾,学生也应该觉得很过瘾,课堂上他们表现得都很积极,连一些平时爱开小差的小调皮也踊跃发言。学生学习兴趣应该是第一位。我想学生感兴趣你的课,关键在自己。关于今天的课学生之所以感兴趣,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教师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作为准备首先是你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所定的目标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你的课堂始终不偏离这个目标,很集中。其次是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我用了吴老师先前制作的课件,优美的图片、视频和音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而且能将学生的所感、想说的充分地给予展示出来。二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始终在冲击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重视鼓励,评价的语言要十分尊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且这种评价的语言很重视学生的当前表现,实际行动。教师的教学语言同样很重要,生动抑扬,同样吸引着学生。三是设置学生能通过努力企及的学业。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借助语言学习一个很浅显的方法,即读课文,找关键词语,想其间的特点。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学交流,学生渐渐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因而学习兴趣有了空间,得到了张扬。四是上课有张弛有度。显得教师上课有自我效能感,不停地在赶着学生动脑动笔动嘴,学生觉得不能停下思考的脚步,前面总有一个问题在招引着他;当然课间也有松弛的环节,让学生有一个喘息的机会,有一个调节的空间。123456
关于兴趣,应该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理论,这是教师的专业水准。

授后小记:
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先听了张校的课,感觉思路非常清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他引导学生写作的方法,是渗透在文章的分析之中的。本单元是写景文章,他便借此机会总结了写景文章的特点,哪些是必须要写的,并让学生明确。虽然平时我也有作文上的指导,但总觉得不够,听了他几堂课才发现,作文教学的渗透是每堂课上都可以有的,并不是你即兴发挥的。再想想,张校班级的小朋友,写作文总是很长,总是有很多话讲,而且思路比较清晰,这工夫都是平时积累起来的呀!
在教学之前,我搜集了许多九寨沟的资料、图片、录像,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作好准备。本节课,则是以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为主,并让学生在初读时,质疑问难。或许是花在朗读、生字词上的时间比较多,学生提问题的时间不够了,一节课下来,还拖了一分钟,这是今后我要注意的地方,要合理紧凑地安排教学时间。

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如果在教学时,就让学生一起来学课文的话,学生和“九寨沟”的距离相差甚远,枯燥的学习对于学生很难对九寨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那里被称为‘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接着播放九寨沟的录像。学生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看完之后,我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九寨沟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有的说:“我真想到九寨沟去走一走,看一看。”此时,我就趁热打铁:“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我们跟着巴金爷爷一块去欣赏那里的景色,好吗?”学生们无比兴奋地说“好!”于是我就对学生说:“我们开始出发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乘飞机到了四川,下了飞机,坐上了去九寨沟的汽车。汽车到了南坪,再往西行了四十公里,九寨沟终于到了。”这时,我再请学生们睁开眼睛,此时他们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整堂课学生们都是兴致盎然。由此可见,创新性、开放性的处理教材,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有兴趣学,这样才能学好。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重点介绍了五种景物:雪峰、湖泊、森林、彩池、瀑布。这五种景物各有特点,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五种景物不同的美,光靠读书上的语句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因此,我从网络中搜集了相关的图片,导入新课时,我已经带领学生进入了九寨沟,因此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游览,找一找有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用笔做上记号。学生兴致勃勃地游览完了,我便让学生起来说说看到了哪些美景,分别有什么特点。因为每个学生所看到的不同,所以说的顺序当然也就不会和书上的一样。于是我就跟着学生的思路,学生说到哪种景物,我就用电脑出示该景物的图片,然后显示书上的相关文字来学习。这样就体现了一种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按照书上的描写来学习,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123456

授后小记:(第三课时)
第四小节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因为其中描写到了很多小动物。我让他们自由读一读这一小节,把描写到的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的语句反复多读几遍,等一下来介绍给大家。于是,热热闹闹的朗读开始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学生,他们边读还在边做动作,可见他们对于这一小节的喜爱。接下来的环节似乎也水到渠成,我还出示了相关图片,这样更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了,一堂课下来,学生差不多都能把这一小节背诵出来了,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可以更有效的完成教学计划。

授后小记:
今天抓住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异兽珍禽两部分学习,思路比较清楚:描写自然风光的有雪峰-湖泊-古木-飞瀑,描写珍稀动物的有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在这儿,我学着张校的方法,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会通过阅读,找出关键词,从而知道事物的特点,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这一方法。

教学反思: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说:“不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指导学生以最短时间去找到这种办法并利用这种办法来找到别的办法,解决别的问题。”这些话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基本的语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3自然段的时候,由教师带领同学们学习。出示阅读提示:“1、读3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观,用笔圈出来。2、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风景,边读边想象。3、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从哪些词语上能体现出来,然后读,最后欣赏。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段的学习方法:读——找——想——读——看。欣赏九寨风光视频更加深了学生对九寨这个人间天堂的向往。4自然段的结构和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学习4自然段的时候,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学阅读提示: 1、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珍稀动物?用笔划出来。 2、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动物读一读,边看图片边说出自己的感受3、说说怎样读就能读出喜欢的感觉。学生兴致盎然地品读课文,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真正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214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