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是苏教版几年级的课文|说勤奋(苏教版国标本)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
     末()稍()杜()粱()度()1234567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略)
  六、作业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附、板书: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1234567
[1] [2] [3] [4]  下一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勤”字(书写认真),我们从小就应当要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国人。(及时而巧妙地将一些生活哲理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将育人与教书融为一体)请生读(正音:qin)。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学生读课题)(从“勤”字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勤奋的含义,为下面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
   2、解题: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是怎么说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区分“勤奋”与“勤劳”等近义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勤奋”的含义。)
  二、新授
   1、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把书翻开到《说勤奋》一课,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直奔课文中心,突出主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
    指名说。
   2、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理解第一句:生读,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对这句话的理解很重要,只有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才能真正领悟作者的观点。)
    ②、理解第二句。师读第一遍(强调“只有”一词):听出什么来了?(引导学生体会:要想有所作为,只能*勤奋)生齐读。
     师读第二遍(强调“一生”一词):听出什么了?(引导学生体会:要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成功)
     生齐读以上两句话。(教给学生读悟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
   3、学习事例
    ①、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②、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他们成功*什么?(勤奋)划出能体现出他们“勤奋”的句子。(打破了常规的“程序”,采用了“倒叙”,有三方面好处:先在学生心中树起成功的典型,为下面的“说勤奋”蓄势;接下来的教学不必在这上面纠缠,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简洁,更加突出文章的中心和教学重点;承接上一个环节,使得整个教学环环相扣,一脉相通。)1234567
    ③、学习司马光的例子
      出示投影: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根据时间上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一生勤奋)
      教师要抓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警枕”等词,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师: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生自由读、齐读)
    ④、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生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起早贪黑”一词,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⑤、师: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老师从课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个词——
      出示投影: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
      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指名说)
      小结:(深情地)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刘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先单独学习童第周和司马光勤奋事例,再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引领学生逐层感悟)
  三、延伸与拓展
   1、出示投影: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师:比较这两句话,看能比出什么来?(引导学生体会:不管你有多聪明,也不管你基础有多差,都要*努力,才会成功。)
    (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延续和提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里得到一次升华。)
   2、请看几句名人名言。
    出示投影: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暂时还没“家”的刘老师
    (生自由读,说说自己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3、小结:但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4、生齐读名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1234567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 ( 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1234567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板书计划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感悟文章内涵,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过程:

  一、板书导入,初步感知勤奋的意思
   1、板书课题。
    板书“勤”字。认识它吗?为什么右边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齐读。给他找个兄弟。(勤劳、努力、刻苦、奋发)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
  二、交流观点,树起正确的勤奋观点
    过度:曾经有人对你说过有关“勤奋”的话吗?谁?怎么说的?
   2、你认为我们要不要或该不该勤奋?为什么?(自由阐发观点,指导用上关联词,如:因为只有勤奋,我们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做有用的人。)
   3、你认为我们可不可以不勤奋?为什么?
     师述:我认为人必须勤奋,没有什么要不要、该不该、可不可以,谁让你是人的呢?要想一生懒惰,那么来世就去做猪。
   4、虽然,勤奋对一个人这么重要,但老师还是发现生活中有不少人并不勤奋,那是为什么?(怕吃苦,图享受)谁不想快快活活、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过日子,你们怕不怕吃苦?
     投影1:我们要勤奋,我们不怕吃苦!齐读。(读得有决心)
   5、好了,现在我们的观点和课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找一找课文中的观点。指名说。
     投影2: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自由读。
    (2)指名读第一句。谁能把这句话说明白点?(换一种说法)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你能说明白吗?——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3)老师读第二句:先强调“只有”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再强调“一生”一词,问学生听出什么来了?齐读。
  三、以理服人,感悟文中勤奋成才的例子
   6、作者就说这两句话,说一百遍你相信吗?说一千遍呢?那要怎样你才相信?(举例)
     师:对了,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7、作者举了谁的例子?(司马光,童第周)怎么不举老师我的例子的?
     师:我们又学到一点: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1234567
   8、司马光和童第周实现理想(成功)了吗?书上怎么说的?
   9、他们的成功*的是什么?(勤奋)从书中找出有关句子画出来。
    a、司马光的事例
    (1)读课文。
      投影3: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2)感悟第一句: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就是两遍吗?(不知多少遍)——这就是“勤奋”!
       比较他和哥哥、弟弟的不同,从中能比较出什么?(仅仅比较出司马光很勤奋吗?从而知道勤奋是件吃苦的事,许多人都吃不了这个苦)
    (3)感悟第二句: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这就是“勤奋”!
   b、童第周的事例
    指名读课文。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是什么?(起早贪黑)——同样这也是“勤奋”!
   c、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比较
    投影4:抓紧时间睡觉时
        天刚亮睡觉前
     从这几个词里,你又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珍惜时间)
    投影5: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比较这两句话,能比出什么来?有以下三点: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勤奋。
    投影6:名人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暂时还没有“家”颜老师
   10、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11、还是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大屏幕上的几句话:
     投影7: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2、总结:
     是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古来就有勤劳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像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勤奋会拉长我们的生命,会让我们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有光彩!

  附:板书

           13、说勤奋  桥梁(图)  理想境界

上一页  [1] [2] [3] [4]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93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