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第一次抱母亲》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查找并阅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搜一搜:歌颂母亲的文章有哪些。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学习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语句。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思想教育: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文中的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伟大,并回报母爱。
(三)、知识拓展: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展开想象,写出对妈妈想说的话。
三、教材分析
1、《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2、教学重点、难点: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2)、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文中的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伟大,并回报母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方法
1、揣摩细节描写的方法,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2、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3、使用多媒体、录音机等教学。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入课文
     1、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歌曲:
     2、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知道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去感受一位孝子的情怀,齐读课题。是第几次抱母亲?用朗读告诉老师,再读课题。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感受又是怎样的?
指名说
2、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1)指名读,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
(3)我想到过母亲这么轻吗?
为什么会这样以为呢?
那在我记忆中,母亲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3、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个别读
  (2)瘦弱的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瘦弱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3)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母爱)123
   我想,当母亲这样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母亲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而其实?
     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粗心;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师: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是用她那80多斤重的身体,去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是什么?
(家庭的重担、对子女的牵挂、生活的压力、子女学业的负担……)
  这就是重担的含义! 就是这位母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挑起了照料儿女
的重担,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走过了许多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肩上承
受的不仅仅是100多斤重的东西,实际上母亲她撑起了整个家啊!
    (5)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瘦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翻山越岭,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师引读:是呀,在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在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
    (6)这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一次次坎坎坷坷、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无论严寒或是酷暑,无论风雨或是冰雪,母亲就这样走过春秋冬夏。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相信我们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指导朗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23
4、面对此情此景,连一旁的护士也被感动了,护士也动情地说:——
5、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放flash)
6、这时,我突然发现母亲的眼角留下了泪水,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泪水?(激动的、喜悦的、高兴的、欣慰的……)
  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我抱母亲仅仅一次,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而母亲曾多少次地抱我呢?(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时(用红笔划出“第一次”和“无数次”),会想起孟郊写的哪个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提起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记在心里。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齐读,体会含义。这就是母爱,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她无私地付出一切,却从未想过回报。子女给予她的一点点关爱都足以令她幸福满怀。我虽然能抱母亲一时,却报答不了母亲对我们一世的情啊!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母爱伟大,天底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吧,曾经,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认为妈妈为我们付出是理所应当的,而他们也没有一句怨言。而今天,我们还是那么心安理得、觉得他们是理所应当的吗?请把你对妈妈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
《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声中学生写话。《烛光里的妈妈》歌曲:
2、指名学生读写的话,及时评议。
(提示: 清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生病时,母亲____________;当我伤心时,母亲____________;当我____时,母亲___________ ……)
(从你们动情的述说中我倾听到爱的流淌,从你们真挚的言语中我触摸到爱的回应。愿天下母亲健康、快乐!)
3、同学们,母爱是真诚的,母爱是伟大的,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今天我们写出了对妈妈想说的话,课后更希望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孩子们,现在的你们,不可能,也不必去抱自己的妈妈;但老师希望,《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能永远留在你的心里,让我们永怀一颗感恩之心,当我们的亲人老去时,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时,别忘了伸出你拥抱的双手,就像小时候,他们抱你那样……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读、善思、合作讨论。教学《第一次抱母亲》后,我对读、想、议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形成了如下点认识:1、要在情境中读。学生只有沉浸于情真、意切的情境中,方可读得“深情并茂”。为此,我在教学伊始播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创设了浓浓的亲情氛围;在品读课文时,我精心预设了一段段唯美的导语,引领着孩子们的精神之旅,并外化为动情用心地朗读。2、要在感悟后读。感悟是个性阅读的灵魂,是学生品读课文,形成个人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没有个性感悟的读,是无本之木,是不能触及学生心灵的。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自由感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这对母子之间的爱。如学习课文第二段儿子说的一番话时,学生在感悟了母亲为了这个所付出的艰辛,体会到“重担”“翻山越岭”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们的朗读已力透纸背。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80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