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故居|《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例及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案例及反思
雀尔山路二小  黄艳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通过解读课文,我发现其实课文可以说是围绕了樟树的特别之处来组织文章。于是我有了围绕“特别”一词展开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的想法。现将本课案例呈现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师:请你迅速浏览课文,试一试能不能抓住一些关键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中有两棵樟树,这两棵樟树四季常青,还有一种香气可以驱虫,人们很喜欢到这里瞻仰宋庆龄,与樟树留影。
师:从这一位同学的讲述中,你发现课文讲了哪几方面不同的内容?
生:三方面。第一是故居种有樟树。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
生:1-3自然段。
师:接着说。(随即板书:有两棵樟树:1-3)
生:第二是介绍了樟树四季常青,还有一种香气可以驱虫。
师:这实际上是在介绍植物的什么?谁能概括?
生:介绍植物的外形和特点。
师:是的,介绍樟树的外形和它的生长特点。哪几个自然介绍的?
生:4-5自然段。
师:好。(板书:外形和生长特点:4-5)
生:第三方面是人们瞻仰宋庆龄,喜欢与樟树留影纪念。
师:那是课文第6自然段说的,对吧。生点头应答。(板书:留影:6)通过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全班齐答课文分成的三部分及分别写了什么?
师:这是我倒想让大家读读人们与樟树留影的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读完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人们来瞻仰宋庆龄,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呢?
师:是呀!来瞻仰宋庆龄,可以在她的故居里选任何宋庆龄用过、碰过的东西留影,那感觉更亲切,为什么偏偏喜欢这两棵樟树呢?
生沉思。
师:你可以大胆猜测一下,或者你作为游客会不会选樟树留影?
生:我想樟树与其他东西比较,与众不同吧!
生:可能人们特别喜欢樟树。
生:是呀,樟树肯定有它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师:噢,大家都认为樟树有特别之处,那我就送大家“特别”这个词,(板书:特别)你再仔细读读课文,找找樟树特别在哪呢?
生分小组读书,讨论。

以下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别从宋庆龄对樟树“特别”的情感,樟树本身“特别”的特点,樟树对宋庆龄而言“特别”的意义,三方面进行理解,学习课文1-5自然段。由于我一开始紧扣“特别”一词,学生谈到宋庆龄对樟树特别喜爱,抓住1-3自然段“不愿搬家”、“舍不得这两棵树”等语句,深刻体会到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情感非常深。又再从非常深的情感入手,了解樟树的品质,学生归纳出“生命力顽强”“香气永久,不怕虫害。”课文的学习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这时,我出示了宋庆龄的简介,问:请你仔细听,了解宋庆龄,想想宋庆龄与樟树之间除了喜爱,还有什么其他联系吗?当我介绍的话语刚落,学生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老师我知道了,樟树身上的品质与宋庆龄非常像。
师:能说具体些吗?
生:樟树生命力顽强,宋庆龄在革命抗战的艰苦时期,她也表现得很坚强,勇敢与敌人进行斗争。12
生:老师我也知道了,宋庆龄身上也有种香气,她不管面对多大的苦难,多厉害的敌人,她总是坚持自己的革命信念,老师刚才说了,她在被追捕的时候,仍然坚持用自己手中的笔写文章,鼓励人们继续战斗,她根本不怕。
师:说得非常精彩,给送点掌声给这样会思考,善表达的同学吧。
生纷纷鼓掌。
生:我想宋庆龄喜欢樟树,应该是樟树与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师:师呀,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宋庆龄看到樟树四季常青,生命力如此顽强,她会想-----
生:樟树这么顽强,我怎么能输给它。
生:樟树真师太了不起了,我也要向它一样勇敢,顽强。
师:当她看到樟树身上的香气不会因为自身的改变而消失,保持永恒,她又在想-----
生:我要向樟树一样,坚持自己的想法,坚持革命。
师:那么,樟树对于宋庆龄来说它还有“特别”的意义。(生跟着答。)

课的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模仿写作。

课后反思:通过对本课教学片断的整理,使我更清楚认识到,在课堂上,要有条理地给学生上课,深入浅出,就必须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理清课文的层次,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教学,还有一点意图是让学生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能学会课文写作的方法,进行篇章的仿写。学生进行篇章仿写的前提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好的仿写范文,从对范文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优秀的、有效的写作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从两方面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篇章结构,以及写作特点。首先给课文分段,采用由主要内容的概括入手,理出不同的写作内容,再分段。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写作的方法,可以先想好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在围绕内容选择多个相关材料进行组装。接着围绕“特别”一词,展开对课文的学习,我想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围绕一个中心来进行创作。从整节课的学生表现分析,学生接受还是比较理想的,在仿写的相关作文中大部分同学写景物的文章有了提高,基本上能围绕一个中心或一特点进行写作,材料选择恰当。但这只是我的一种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有不成熟之处,如: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我需要加强。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3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