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景山的主要内容]秋游景山(浙教版教学设计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7自然段。
  4、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安排:3课时
  1、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读懂课文,了解各段的主要意思,联系上下文说出词义。
  3、词句训练和朗读、背诵的训红练,学习按全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大意
  2、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
  3、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要求:a通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划出来,按要求自学。b想一想:课文写了谁,游览了景山公园哪几个景点?用记号标出。
  (2)交流自学结果:指名试读课文,评议、正音。特别注意多音字“拾”在“拾级而上”中的读音,“累”在“果实累累”中的读音,以及“禁”在“紫禁城”中的读音,让学多读几遍。注意生字“压”与“庄”,“伐”与“代”的区别。
  (3)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说说课文写了“我们”游览了景山公园的哪几个景点。(景山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根据单元提示,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本课作者以地点变化写游览的经过,可以参考表示地点的词语分段。让学生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再分段。
  四、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四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3、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读一些生字,回忆课文的分段,按什么分。
  二、新课
  (一)阅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你能不能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
  默读课文,把具体描述“万春亭”和“大花坛”的句子用“-------”划下来,认真读一读。
  (二)阅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
  想一想:这一段的第1句话可以省略吗?写了它有什么好处?“果实累累”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出示一段话:
  果园里的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在微风中摇动,一只只苹果又红又大,大柿子沉沉地挂在枝头。
  这段话与课文中哪几句话相似?你喜欢哪一段话?(可以说喜欢的理由,也可以用朗读表示)
  用“我们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第二段的主要意思。
  (三)读第三段(第3—7自然段)
  请学生用各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去理解“拾级而上”、“举目眺望”、“尽收眼底”的意思。
  再让学生填空
  ()楼房()厂房()立交桥1234567
  理解“屹立、淡雅、鳞次栉比、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回忆全文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指导完成部分作业。
  2、让学生学习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分段及各段的段意
  二、指导朗读、背诵
  1、请学生自己选一个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自然段朗读。
  2、抽读,师生评议。
  3、以各种形式齐读。
  4、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三、指导完成作业
  学生自己提问(你认为比较难的题目),可以由同学帮忙解答。
  四、回忆课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引导学生用上方位词(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能按浏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秋游景山",请学生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事件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写到了作者浏览了哪几个地方(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2、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基本上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字音字形,课堂上不用花过多的时间)
  3、抓住表示地点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走进公园大门"写在景山公园大门口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过渡句)写在果园看到的迷人的秋色;
  第三段(第3-7自然段)"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
  (过渡句)写在万春亭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
  (三)重点学习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该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在公园大门口作者看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以山为中心,山顶上是万春亭,山脚下是大花坛。
  3、朗读体会两句话的特点
  (1)请学生自由朗读描写山上景色的句子,后集体指名读,再评读,说说谁读得好,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好的。(采用了比喻句,把树林映衬下的万春亭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此来说明景山公园内景色的美丽)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大花坛的句子,注意"千姿百态"的用法,说明花坛里花不但颜色多而且形态美。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一段,使学生产生对景山公园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1、能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
  2、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3、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1234567
  4、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
  1、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
  2、进入果园。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
  (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
  (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海棠、苹果、大柿子)、特点。读:描写优美的句子。悟:词句美(每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感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看到过的类似的情景)。
  3、登亭远眺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
  (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
  自悟: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
  (3)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相应画面并好好地读一读。
  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美丽)
  朝西望:洁白如玉明亮一只只一片片
  向南望:庄严金装雄伟延伸
  往东看:鳞次栉比新型纵横交错巨人的步伐
  (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
  出现北京的优美景观,请学生配上解说词(a类同学可以按照课文中的语言,b类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掌握课文的同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体会作者情感
  你看到了那么美丽、壮观的北京你有什么感触,请你说一说。
  作者又是怎样想的呢?请体会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3、试着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修辞方法写句子
  3、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快
  2、请各自然段背诵的擂主说说自己背诵的诀窍。让大家一起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
  3、摘录课文中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4、有条件可以登上学校附近的山或楼房,看看绍兴的景色,说说登山(楼)观景的感受(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
  三、作业:
  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章记录下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累、冲",理解25个新词语的意思。
   2.能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3.理解本课的主要写作特点,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至7自然段。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在分段中能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作为分段标志,模仿第2自然段写一个总分语段。
   教学难点:讨论分段和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累、冲";能根据词语选择字义。1234567
   2.能抓住地点变换的词语进行分段,理解第1段的主要内容。
   3.感受北京景山公园美丽的景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1 秋游景山
  (1)启发式谈话:同学们去过北京吗?是否游览过北京的景山公园?谁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
  (3)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景山公园,去领略一下那儿的美丽景色吧!
  (4)录音朗读,学生闭目欣赏。
  2.自学生字词,理清脉络。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学会本课12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新词。
  ②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字词效果。
  ①指名轮读课文,集体正音。
  ②质疑释疑。
  (3)学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①作者在景山游览了哪些地方,用"--"在文中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②教师点拨:"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是作者登上万春亭所看到的北京城的景色,因此把它们归并在一起。
  ③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3.学习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思考:在什么时间、地点,看到哪些景物?
  (1)联系上下文理解"红柱黄瓦""映衬""节日的礼花""千姿百态"等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4.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3、4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段,理解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仿写一个总分语段。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听写词语。
  (2)齐声朗读第2段,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2.学习第2段,仿写一个总分语段。
  (1)自由读第2段,口头填空:
  我们来到果园里,看到( )。
  (2)投影,出示语段:
  果园里各种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3)你从哪里感受到果园里果实累累?
  ①用"一"划出具体描写果实累累的句子。
  ②反复研读,体会感受到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
  (4)小结写法:这是一个总分段式。作者抓住果园里水果的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来描绘出果实累累的迷人景色,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
  (5)仿照第2段的写法,描写一段"夏天果园里果实累累的景象"。
  ①夏天果园里会有哪些水果?
  ②选择一种水果加以描述。(相互交流、评议、拓展思路)
  ③按总分段式写一个语段。
  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5、6(1)(2)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3段,并背诵。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3段。
  (1)轻声读第3段,思考:离开果园,"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举目眺望,又看到了什么?
  (1)这一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圈出方位词。
  (3)激发兴趣:北京城各个方位所展示的景色都十分美丽。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所喜爱的一个方位认真研读,感受它的自然美。1234567
  (第4、5、6自然段可根据学生的选读随机安排)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背诵第3段。
  (1)回顾第3段内容,完成(作业本)第7题的"来到万春亭"。
  (2)试背。记住要点(朝西望……向南望……往东看……)
  以《作业本》第7题的填空尝试着背诵。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背--齐背。
  3.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6(1)(2)、7题。

《秋游景山》说课设计

落实语文工具性,加强语文情感性,这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两大基点。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语文工具性和情感性的训练在实践中往往倚轻倚重,很难得到较好的统一。或是突出了工具性而削弱了情感性,或是加强了情感性而淡化了工具性。这样,追求语文训练工具性和情感性的有机统一,就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校语文组开展了专题研究。下面就结合说课来汇报一下。

  一、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分析教材。
  《秋游景山》是第七册第四单元重点课文,记叙了“我们”秋游景山时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全文技游览顺序可分为两段。先写走进公园看到的美丽景色,接着写来到果园,看到果实累累;秋色迷人,最后登上万春亭,举目远眺,北京城尽收眼底。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从语文课的工具性来分析,能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分段的能力,从而落实第四单元重点训练课目——学会按时间或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同时,也使其它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训练。再从语文课的情感性分析,课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首都北京园林建设和现代建筑的雄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北京的赞美之情。
  像这样借景抒情的文章,我们就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又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使工具性和情感性相互结合,水乳交融。

  二、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制定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再根据本学期教学目标“能按一定顺序给课文分段、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学会按时间或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25个新词。
  2.能技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3~7自然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根据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全文教学任务,我作了这样的分配和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了解课文,给课文分段,读懂第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词义。
  第三课时:进行词句和朗读背诵训练。
  下面,我着重从工具性、情感性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因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2.工具性目标: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景物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单元重点训练项日,确定课时重点是:技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难点是:感受景物的美。同时,也是从工具性和情感性两方面来确定的。

  三、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选择教法。
  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习题导练法”,根据这个目标,把课文内容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训练题,让学生通过当堂完成习题,进行语言的实践训练。1234567
  从情感性的角度出发,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用图画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
  具体设计时,使两种方法融会贯通,相互交织,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语言文字训练。以情促练,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美、领悟美、体会美,进入语言学习的奇妙境界,这便是以练激情。并在训练设计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教法学法化,学法教法化”。
当然,两种方法结合是否和谐,还得看教程设计。

  四、从工具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角度设计教程。
  工具性情感性双性统一不能只显示于一、二个训练环节中,而应当蕴含于全部训练流程中。据此,我安排了以下四大环节:
  1.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2.整体悟情,梳理结构。
  3.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4.结课化情,巩固延伸。

  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每一步的设计: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大家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吗?还记得雄伟的赵州桥吗?还记得被誉为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吗?是啊!我们的祖国大好美景,真是数不胜数,特别是首都北京,更是令人神往,最近老师有位画画的朋友从北京回来,给我带来一幅图,我们欣赏一下(出示挂图)这就是北京的景山公园,请你看图这样说:景山公园()。然后说:( )景山公园( )。”
  这样设计有几个意图:(1)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入胜的导语,色彩艳丽的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并为整堂课定下情感基调,而且在特定情境中训练语言,培养学生会说话,并把话说具体的能力,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这样,两者相互结合,让学生有感而发,在愉悦的氛围中训练语言。(2)从心理学角度讲,运用旧知引出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整体悟情,梳理结构。
  这个环节,我这样设计,先请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诵,再完成以下练习。
  “我们走进( ),看到山顶上万春亭和山脚下的大花坛,沿着山路来到( ),看到各种果实累累,再沿山道拾级而上,来到( ),美丽的北京城尽收眼底。”填三个地点,对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然后根据三个地点给课文分段。
  这样设计有三个意图:①根据阅读教学规律,从整体入手把握全局,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②通过配乐朗诵渲染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情境美,语言美。③在这个情境中,运用习题导练法,化课文内容为习题,为学生铺设阶梯,佼学生分段能水到渠成,顺利达成训练目标。
  (三)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这部分的学习,我主要抓了3个重点的句子,下面我以2、3两句为例来说一说,第二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
  “盛开的菊花有( )色的,( )色的,( )色的,还有( )色的,真是( )!”
  “盛开的菊花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真是( )!”
  前者重颜色,后者重形状,通过观察想象体会菊花的美。
  学第三句话时,我设计了一个书面练习,让学生读后填空。
  “( )的海棠果
  ( )的大柿子
  ( )的大苹果”
  再让学生连起来,用总起分述的结构练习说话。然后表演、朗读,体会课文拟人手法。

  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有3个意图:1234567
  1.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体现训练综合性,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初步具有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时,必须充分发挥语文工具性的特点,让学生多想、多读、多写、多说,使各种能力得到协调发展,我这里就设计了读的训练,想象力的训练和观察力的训练,还有说和写的训练,大大扩展了训练的总量,能提高40分钟的效率。
  2.体现训练的转换性。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转换成有个性的语言,在学习心理中,有一个“内化”过程,以提高他们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体现训练的情感性。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景物的形象美、色彩美,通过感情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以练激情,既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强化情感渲染,使情感性和工具性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互为依托,相得益彰。
  (四)结课化情,巩固延伸。
  先让学生配乐朗读一、二两段,然后老师小结。
  “远望万春亭,红柱黄瓦,绿叶映衬,美不胜收,盛开的菊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成熟的果子香气四溢,惹人喜爱,同学们,面对这一番景象,你会说什么呢?”
  “在秋色的装点下,古老的北京城更加雄伟壮丽,现在让我们在果园里稍作停留,下节课我们再登上万春亭,远眺北京城。”这样设计的主要意图,顺着文章思路,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由情境联想到语言,情不自禁,有感而发,“好’派迷人的秋色!”这样,我们就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既达到了工具性目标,又达到了情感性目标,我再顺势利导,把着眼点出自然美引向北京城的建筑美、整体的美,使情感体验向深层次延伸。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语文课的工具性和情感性,完全可以统一在训练过程中,我们用各种方式创设情境,在特定氛围中训练语言,以情促练,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再现情境,体验情感以练激情,佼两者在课堂训练的运行过程中化为一体,水乳交融,成为语文课堂的训练主线,使学生“认知”在训练中深化,“能力”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语文素质在训练中得以全面发展。

1234567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26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