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的个人资料_罗盛教(浙教版教案4篇)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分别用“使劲”“使尽”造句。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5.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讲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不同的动作表现,从而体会其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罗盛教的墓和碑文的投影片,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小黑板,罗盛教的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罗盛教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第1自然段,能说清事情发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1)简介罗盛教的事迹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出示罗盛教的图象)揭示课题。
(2)教师在配乐下,富有深情而又伤感地讲述:同学们,1952年1月2日的早晨,对我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来说是一个悲痛的早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同志为了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不幸牺牲,那年他才22岁。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为罗盛教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出示碑文)同学们你们想更详细地了解英雄的事迹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3)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生字词,划出读音、字形、字义上的难点。
(2)四人小组讨论,解决部分难点。
(3)全班交流学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纠正错误的读音--记字形。(请学生说说哪几个字较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的。)给生字“找朋友”(形近字):
罗-萝察-擦墓-幕、慕袖-油碑-牌扒-叭
交流自学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完成《作业本》第1题。(速度快的同学可以选做"给形近字组词")出示投影片检查修改。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四要素去概括,先自学后全班讨论。)
4.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段,划出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的词句。
(自由划--指名汇报--全班交流、更正)
(2)说话训练。把以上的四个内容连起来说说。(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朗读训练。(自由训练--指名读--全班评议--齐读)
5.练习巩固。
(1)修改和完成《作业本》1和“形近字组词”。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伙伴 急忙 着急 用劲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2.能复述罗盛教三次救崔滢的经过。
教学过程
1.复习。指名说说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123456
2.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罗盛教几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用“——”划出每次救人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第一次(急忙跑去)飞奔脱(猛快)跳摸(好一阵)
第二次吸(立刻)(又)钻托
第三次(冻得发紫)(深深地)吸、钻(好一会儿)(慢慢)顶(使劲)
(2)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三次救崔滢分别用了“摸、托、顶”三个不同的词语?
(3)体会人物奋不顾身救人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毅力。
○1请学生用“~~~”划出表示罗盛教奋不顾身救人的高尚品质和顽强毅力的其他词语。
(学生自划--全班交流,教师再板书小括号的字词。)
○2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体会。
○3朗读指导。读出救人过程的艰难和对人物无比的崇敬的心情。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指明范读--指明复述--全班评议--同桌互相复述)
3.训练复述。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6题。
(2)将罗盛教救人的经过按复述的要求讲给家长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金日成同志题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教学过程
1.巩固复习。
(1)朗读课文2-4自然段,再复述。
(2)说话训练。用“什么时候,天气怎样,罗盛教为什么,几次钻入水中,结果怎样?”的句式来说话。(自由说--指名说)
2.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学生质疑。
(2)重点讨论:为什么把罗盛教安葬在朝鲜的石田里?“国际主义精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罗盛教具有国际主义精神?金日成同志的亲笔题词说明了什么?
(1)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训练朗读。让学生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深入感知罗盛教的国际主义精神。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谈罗盛教的哪些行为最令人感动?
(3)如果你是被救的崔滢,看到罗盛教牺牲后,会怎么说,怎么做?(教师讲述罗盛教牺牲后崔滢的事)
4.分段训练。
(1)指名朗读单元提示第1、2、3句。
(2)完成《作业本》第7题。
(3)指名说说课文可以分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5.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第7题。
*(2)以《罗盛教叔叔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几句话。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学习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根据提供的段落大意找出有关的节并分出段落;认识“段落大意”就是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作者如何准确使用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抢救朝鲜儿童时的几个动词的准确性及对体现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了解分段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动词的准确。了解罗盛教三次钻人水中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体会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23456
1.师述: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学习过哪些英雄人物?(刘胡兰)
今天我们又要再认识一位英雄,他就是——罗盛教。齐读课题
2.谁知道罗盛教的事迹?请你来介绍一下。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罗盛教的一件什么事?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文,交流
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崔莹而英勇牺牲的事迹
① 孩子掉进了冰窟窿。
② 罗盛教跳入冰窟窿救孩子。
③ 孩子被托上来了,可又掉入水中。
④ 罗盛教把孩子顶出水面,自己却光荣牺牲了。
⑤ 朝鲜人民纪念罗盛教。
(二)熟读课文
1.把课文熟读。思考:文章哪几节写罗盛教抢救朝鲜儿童这件感人肺腑的事?
2.参照课后练习——给文章分段。
3.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归纳段意
(一)引出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归纳段落大意
2.段落大意即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归纳段落大意,就是把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用简要的语句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学习第一段
1、教师引导:第一段的段意是如何概括出来的?
2、学生活动:自读
3、出示段意:一个朝鲜儿童在滑冰时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
(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
本文的重点段是第二段,下面我们来学习重点段。
(二)学习重点段
1、教师引导1
①罗盛教几次钻入水中去救朝鲜儿童?结果是怎样的?
②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描写罗盛教救孩子?
2、学生活动
①学生自读课文。
②用“——”划出描写罗盛教救孩子的句子。
3、出示: 第一次 救
罗盛教 第二次————→朝鲜儿童
(牺牲) 第三次 (得救)
4、教师引导2
①利用罗盛教救人的动词填空练习体会罗盛教的精神。
②请你有感情地读出救人的句子。
5、学生活动
①完成练习并交流。
②有感情地朗读罗盛教救人的句子体会罗盛教的精神。
6、出示填空:
(1)当罗盛教知道出了事,便(急忙)跑向河边。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猛地)跳入冰窟窿,在湍急的水流中摸孩子。
(2)为了尽快将孩子救上岸,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便(立刻)又钻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孩子被托了上来。不料冰塌了,孩子又掉入水里。
(3)虽然他已被冻得发紫,但为了救孩子,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第三次钻入水中。过了好一会儿,孩子被顶了出来。
7、教师引导3
①为了救孩子,罗盛教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三次钻人水中,作者分别用了哪三个动词描写他救孩子的?圈出。
②体会罗盛教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抢救孩子的。
8、学生活动:分小组朗读并讨论。
9、交流出示:
(1)摸:
(冰下水很急,不知孩子冲到哪里去了,水下光线很暗,眼睛看不见,寻找困难。)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齐做一下“摸”的动作,体会罗盛教救人的情景。123456
(2)托:
(罗盛教找到孩子后,设法让孩子能顺利地爬上冰窟窿。)请你做一下托的动作。
过渡:经过两次救人,罗盛教体力已经消耗了很多,水下又这么冷,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这时候罗盛教心里很清楚,再次下水就有生命危险,可他全然不顾,为了救落水儿童,他第三次地钻入水中。
(3)顶:
(当时罗盛教体力消耗很大,双手无力,已无法把孩子“托”出水面,所以只能“顶”)
师:请你做一下“顶”这个动作,谈谈对“顶”这个动作的体会,体现了罗盛教怎样的精神。
生:一“顶”,人便会下沉,体现罗盛教舍己救人的精神。
板书:舍己救人
(4)小结:作者运用“摸,托,顶”这三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罗盛教救落水儿童时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救人一次比一次困难,一次比一次危险。
师生配合朗读第二段,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出示第二段段意:罗盛教三次钻进水里,终于救起小孩,自己却牺牲了。
10.完成填空:
使劲 使尽
罗盛教摸到孩子后,将孩子( )托了上来,但孩子又掉进了水里。他又钻人水中( )把孩子顶上来,他( )了全身力气,却使孩子得救了。
理解“使劲”和“使尽”的意思,分别可换成什么词?
(三)揭示中心
为了救朝鲜儿童,罗盛教竭尽全力,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舍己救人的行为何等勇敢,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何等伟大!
因此朝鲜的国家领袖金日成同志在他的墓碑前这样写着: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齐读。
罗盛教,这位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救一名素不相识的朝鲜儿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这种国际主义精神感动了金日成,感动了朝鲜人民,所以说——再次齐读题词。
出示第三段段意:朝鲜人民深切怀念罗盛教。
四、总结全文
罗盛教烈士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附板书: 6、罗盛教(舍己救人)
第一次:摸
救
罗盛教 第二次:托———→朝鲜儿童
(牺牲) (得救)
第三次:顶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崔滢而英勇牺牲的事迹,赞颂了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在教学本文时,可以抓住他三次钻入水中救落水儿童的动作进行细细教学,从而让学生对罗盛教的品质了解,并得到心灵的感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鲜";能正确读写"飞奔"等5个词语;理解"使劲"和"用尽"的意思,并分别用它们造句。
2、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罗盛教3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4、理解"摸"、"托"、"顶"这些描写动作的词在句子的含义,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救人的经过及理解摸、托、顶这些描写动作的词在句子的含义。123456
难点: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尤其是后者)。
四、教时安排: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时目标:
学会生字词,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二、教学过程:
1、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自愿组织了军队,这支军队名叫--------志愿军。他们于1950年10月在彭德怀任总司令的带领下,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共同抗击美国。经过3年的抗战,终于打退了美军。在这期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文中的罗盛教就是在1952年1月为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今天,我们就再一次来缅怀先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有问题相互请教:
2、初读课文后检测:
音:鲜的两个读音
掌握:朝鲜、喀嚓、窟窿、扒住、胳膊、塌了、得救、崔滢、安葬、墓碑、领袖、题词
哪些字容易写错?你用什么办法将它们记住?
3、读通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4、你认为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试着给课文分段。
5、读懂第一段:
先自由读一次,谈谈你读懂了什么?(主要让学生分清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进行概括段意。
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第一段。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想象其他孩子被吓成啥样子?(口头描述)
6、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及作业本对应题
将其他孩子受吓的情景写下来
读熟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了解罗盛教救人的经过及理解摸、托、顶这些描写动作的词在句子的含义,同时感受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尤其是后者)。
二、教学过程:
过渡:孩子落水了,其他人吓哭了,罗盛教闻讯后怎么做呢?
1、请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想想文章写了罗盛教几次钻进水里?每一次钻进水里是怎么做的?(板书:摸、托、顶)
2、请同学们做做动作,谈谈你的感受。联系课文或实际,想想文章为什么这样写?
(采用由扶到放的原则,逐段指导朗读,然后再指导连起来朗读。)
3、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罗盛教说?概括第二段段意。
4、是呀!年轻的罗盛教就这样为救落水儿童而光荣地牺牲了,那年他才22岁。为了纪念他,领袖金日成在碑上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对于这题词,你能明白意思吗?概括第三段段意。
5、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是为了学习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让我们怀着对先烈的敬仰,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6、为了报答罗盛教的救命之恩,崔滢在安葬了罗盛教的第二天就离开了石田里,走了十里路找到朝鲜人民军某部要求参军,可是因为他年龄小,又被送回村里。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参加了人民军,并迅速成长为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军官。
7、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中剩余作业。(对于用尽和使劲的区分要到位)
准备听写。
教学目的:
1、体会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2、了解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对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产生敬佩之情。123456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部分,了解罗盛教是怎样三次钻入水中救人的。
教学难点:
在救人的过程中,体会罗盛教一次比一次艰难,感受他顽强的毅力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板书设计: 罗盛教
困难一次比一次大
摸——托——顶 体力一次比一次差
处境一次比一次危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罗盛教生平简介(放教师录音)----- 见教参第40页
2、导言:今天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时空列车”再次回到那个冰天雪地的故事里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形!
二、理解课文,朗读体会:
1、朗读课文(放学生录音)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罗盛教是怎样三次钻入水中救崔莹的?你有什么体会?
3、学生默读、思考。
4、师:请你说说罗盛教是怎样三次钻入水中救崔莹的?你从那些地方体会的?
5、师:罗盛教第一次救人时有什么困难?在书上画出描写罗盛教救人时动作的词语。
(冰窟窿、水流急)(跳、摸)
(出示投影)对比读句子,说体会。
他在水里摸了一阵,也没摸到。
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师: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时间长?再读一读
6、师:*第二次、第三次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冰榻了)(钻托)
*罗盛教怎样救人的?(钻托顶)
(学生可以做一做“托”和“顶”的动作来体会词语)
*他此时的体力有什么变化吗? (脸、脖子冻紫)
7、讨论:从“摸----托-----顶”这三个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困难一次比一次大
体力一次比一次差
处境一次比一次危险
师:再读一读师:请你示着读出紧急、艰难的语气。
8、细研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这段话的写作顺序.----------写作知识渗透(投影)
步骤:1 学生独立按课文内容填空;
2 括号里的词有什么特点?(动词、按动作的先后顺序) (讨论发言)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师:这段话按照人物动作的先后顺序描写,可以使文章语句更加通顺连贯.
罗盛教(听道)叫声,知道出事了,就急忙向河边(跑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冰下的水流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了。他在水里(摸)好一阵,也没摸到。
三、总结全文: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请你也试着为罗盛教烈士写几句话。读一读你的题词
3、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说说你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习题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257.html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在实践中养...
-
《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会补充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
-
《番茄太阳》读后感|《番茄太阳》说课稿详细阅读
本说课稿着力研究如何在说课稿中体现教材解读的深刻与独到、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教学方法的巧妙。我以番茄太阳这课为例,说明如何做到上面几点)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本文以“我”...
-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文成公主进藏教案详细阅读
课前,幻灯自动播放西藏风光;师生交流。(略)一、造情,质疑,揭题。师:西藏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都供奉着许多神的塑像。可是,在这里还供奉着这样两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还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板书“人”。...
-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_《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2、通过分析语句,体会内在含义。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
[《快乐的足球赛》诗歌短文]《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快乐的足球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四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
-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阅读答案|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4、想像华...
-
比金钱更重要的是知识|《比金钱更重要》教学设计之五详细阅读
教学要求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待人的美德。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理解:“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含义,体会主人公诚实、信任的美德。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
-
听课札记是什么意思|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详细阅读
font size=6>听课札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6 by 小蒋老师 发表 教例:《徐悲鸿励志学画》 师:徐悲鸿了励志学画,那他立下了什么志向呢? 生: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
【《九色鹿》缩写】听《九色鹿》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3 听《九色鹿》 □听涛看雪 发表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写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