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方案|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桥之思 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1-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
2、认会十个生字。
3、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桥的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策略:初读—美读—欣赏—感悟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桥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师: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桥的资料,了解桥,谁来为大家介绍?(生交流,师贴图片)
2、师:孩子们搜集的桥都有独特的魅力,桥的美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歌颂桥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樊发稼的一首有关桥的散文诗——《桥之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师:昨天回家,孩子们预习了课文,自己读一读诗歌吧!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生自读)
2、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看看他们能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个同学读三个小节)
(课件出示)师:看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注意字音
      幽静  碧波粼粼  魅力  巍峨 和谐   造型优美
齐读,师注意正音。“谐”字在书写时右半部分要注意什么?(白或比)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师:孩子们读词语真有感情,诗歌一定学得好,请翻书p44,谁来为大家读一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有各种各样的桥:木桥、石桥、铁桥、水泥桥
师:从这一句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2:我知道了桥就是有木头、石块或者铁建造的。
师:对,这是用各种材料修建的桥。
生2:我知道了桥的材料。
师:从哪儿知道的?为大家读一读(生读文)
师:还知道了什么?
生3:我知道了有独木桥、石拱桥、浮桥……
师:对,这是各种不同样式的桥。
生4:我了解到了桥的样式
师:从哪儿了解到的,读给大家听。(生读文)
师:作者在这里为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的桥,我们再读这两段。
齐读3、4自然段
师:除了写各种桥,这一节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桥的基本功能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板书交流、沟通)
师:课文中还有一处也在介绍桥的功能,(出示)一起读,(齐读: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桥也是路,是没有路的地方的路。
师:像这样首尾都在写桥的功能,这就叫“首尾照应”。
四、品读第二小节
1、师:桥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请同学快速浏览第二节,想一想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什么作用?用文中的句子告诉大家。
生汇报: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出示ppt)
师:是的,桥在生活中不可缺少,因为……(引读,齐读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4、师:请大家仔细读这一小节,认真体会:你从那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了美?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生汇报:
生1:从碧波粼粼这个词语中感受到了美。
师:为什么?
生1:我从这个词语中想到了碧绿的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师:你真会体会,请你把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吧!1234
生1读
师:这么美的湖面,还有谁想读?
生2读
师:这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幽静,请你再读。、
生2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咱们一起读书感受碧波粼粼的湖面。(全班齐读)
师:除了公园美,湖面美,你还能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什么美?
生3:我从回旋别致这个词语中感受到九曲桥很美。
师:(出示图片)为什么从回旋别致中能体会到美?
生3:因为九曲桥不是笔直宽阔的,而是弯弯曲曲的,显得很特别、优雅。
师:这么别致的九曲桥,能读出它的美吗?试一试。
生个别读
师:小桥弯弯曲曲的,多么精致!谁再读?
生4读
师评价:九曲桥在你的朗读中是那么别致!咱们一起像他这样,读书感受!(齐读)
师:孩子们,漫步在这样的公园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生:我感觉很幽静,舍不得离开。
生:这么美的地方让我流连忘返。
……
师:说得真好!而这美好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了什么才更加迷人?(读:因为有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更显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读这段话吧,体会这份迷人的魅力。
生练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
生赛读
师点评:
a、轻轻的朗读让人感受到了公园的幽静。
b、优美的语调真是让我们身临其境。
c、看来你已经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了。
5、师:九曲桥把公园的装点得这么迷人,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中,用朗读去感受它的魅力吧!
课件出示句子、配乐齐读:“幽静的公园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为有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更显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
6、师:你们的朗读也是美的享受!不同的桥给人的美也是不同的,请自己接着往下读,还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桥的美?
生:我还能从巍峨雄伟体会到桥的美。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感觉桥特别壮观雄伟。
师:从那个词体会到壮观?
生:巍峨。
7、师:观察“巍峨”(课件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巍峨这两个字都有“山字”旁,一个在上面,一个在左边。
师:这两个字都是山字旁,说明什么?
生:我想这个词跟山有关系,
师:那它形容什么高大壮观?(山)
师:你们能从字形中体会意思,很能干!这个词过去形容山高大壮观,现在我们还可以形容建筑物高大壮观。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巍“
师边写边做指导:巍是上下结构,上边的山扁而宽,下面的魏是左右结构,但左右两边要靠紧。
师:这就是巍峨的立交桥(出示图片)看到它,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立交桥更加雄伟、壮观
更有气势……
13、师:孩子们,纵横交错的立交桥通常都修建在大城市中,正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是立交桥更具有现代化气势。能读出这种气势吗?(能)请男孩子试一试。
男生读
15、师:女同学,怎么样?我们也来展示一下九曲桥的优美别致吧,请女同学读第一句。
16、师:风格不同,但都是美的享受,难怪作者忍不住赞叹到:“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师引读,全班齐读)
17、师:老师也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桥,一起欣赏吧!
(ppt欣赏)
五、体悟第三小节:
1、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呢?(板书:思)默读第三小节
生个别汇报:作者想到了世界上还有一种最值得珍视的桥。
             ……1234
3、师:这种看不见的、无形的,是什么桥?(板书心桥)。
4、师:与木桥、石桥、铁桥不同,心桥是怎样构筑起来的?
生再读:(引读:世界上还有一种最值得……构筑起来的无形的桥)那就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起来的无形的桥。
5、师:这样的桥存在于哪儿?接着读(第二d)这样的桥存在与心灵与心灵之间……
6、师:生活中,你们从哪儿感受到了心灵、民族、国家之间这种信任、尊重的心桥?
生1:我曾经和同学发生了争吵,可是最后她原谅了我,我们握手言和了,还是好朋友
师点评:这是谅解的桥。
生2:老师为了我们辛苦的工作,平日里我当好老师的小助手,让老师可以稍稍的休息。
师点评:这是尊重的桥。
…………
生:(印度的海啸、98年特大洪灾……)老师相机点出尊重、信任、谅解、关注
7、师:如果没有了这样的心桥,心灵、民族、国家之间、会变成什么样?
生:(美国攻打伊拉克、日本侵略中国……战争、民族仇恨……)老师相机点出不尊重、不信任、不谅解
生:人和人不在互相信任,就会互相怀疑。
生:大家都不相互尊重了,会有很多争吵,纷争。
8、师:由此可见,构筑这样的心桥多么重要,所以作者说:(读)这样的桥越多……
这是心桥的作用,是作者由桥引发的思考,所以题目就叫“桥之思”(再读课题)
9、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桥的作用是:(回读桥是路的连接和延伸,桥也是路,是没有路的地方的路。它们的基本功能都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而心桥的作用是(回读: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虽然它们并不相同,可是却有着一样的功能,那就是(再回读:它们的基本功能都是沟通、交流,使没有路的地方有了路。)
8、师:读到这儿,我想在孩子们心里已经搭起了一座心桥,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这种尊重、关注的心桥。
生:我懂得了每个民族都应该……
……
六、小结:
    孩子们都说得很好,这节课不仅让我们懂得了桥的文化源远流长,更明白了要用美好的字眼去构筑心灵之桥。希望(翻图片)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美好!
     这节课上到这里,谢谢孩子们!下课!

《桥之思》教学反思
《桥之思》是北师大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散文诗,它从桥的基本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写到这种桥越多越普遍,我们的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朗读与理解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自读-精读-美读-欣赏”的策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
    2、了解前两节与后一节的关系,从整体入手,借助课后思考题:“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结合个人经历、感悟“无形的桥”存在于人与人,心与心,国与国之间,甚至古今中外无处不在。
我执教的是《桥之思》的第一课时,根据分析教材,跟备课组的老师反复讨论后,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信息,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
2、认会十个生字。
3、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桥的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1234
4、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纲要》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并不担心学生的收集和处理有关桥信息的能力,因为学生平时在上信息课时都有收集和处理资料的习惯。在这堂课中,让孩子们根据所查找到的资料和图片对桥进行介绍,不仅锻炼他们要学会运用处理信息的工具,而且也是锻炼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第二小节是朗读训练的重难点,要突破这个重难点,让学生体会、想象生动的画面是关键,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紧紧抓住碧波粼粼、回旋别致等重点词句去品味、想象画面,体会感受九曲桥的优美,立交桥的巍峨雄伟,带着感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挖掘九曲桥的优美时,分别从三个层次去品味:湖美、桥美、有了桥的点缀的公园美。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挖掘词句内涵。
在突破第三小节的难点:理解“心桥”的作用时,我采用让学生“生生互动”的方式,结合个人经历,畅说身边事、身边人,理解“无形的桥”存在于人与人、心与心之间时,根据学生的反应,表露自己对这种桥的实事体现,使学生也纷纷举起了手,表露自己的心声,讲解对这种桥的体会感悟。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行为艺术,不管课前如何精心安排,巧妙设计,但是课后遗憾依然无法避免。这堂课亦是如此。以此,我深知教师必须要更新知识甚至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104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