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趵突泉》]《趵突泉》课堂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整体感知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趵突泉》。《趵突泉》的作者是老舍。我们学过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猫》。(幻灯片出示《猫》的内容结构图,教师示范大声读《猫》的内容结构图)
师:下面请你们把预习作业纸拿出来,大声读一读《趵突泉》的内容结构图。(先请学生练读,再指名学生读)
二、感受大泉
师:那我们先去欣赏大泉。请大家先读读描写大泉的这段话,感受一下大泉的与众不同之处。
师:通过老舍先生写的这段文字,你觉得趵突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它不停地翻滚。
生:它不停的在冒。
1.注意“冒”的字形
师: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是个“冒”字头,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写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请大家把这个字写3遍。
2.理解“冒”的意思
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往上窜。
生:翻滚。
生:跳跃。
生:奔腾。
生:钻
3.主干问题: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
师: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不急着说,把这一段好好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学生讨论后出现多种说法。)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生3: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
生4:我感觉这里用三个“冒”,配合前面的三个“永远”,读起来很舒服,很有节奏感。
生5: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4.对学生的看法梳理、引导、点拨、甄别。
(1)幽默地反问,提醒学生再斟酌自己的观点。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师:(指图)一个泉眼一个“冒”,三个泉眼三个“冒”,冒,冒,冒。(笑)那如果有五个泉眼呢?那就用五个“冒”?冒,冒,冒,冒,冒?(大笑)八个泉呢?所以,你的说法乍一听挺有道理,仔细一想,有点牵强。
师:不过,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个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有三个泉同时在冒。
(2)顺势细读全段,具体、丰富学生的观点。
生: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师:读这段文字,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
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师: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热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凉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还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所以数次游览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这样写—— (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师:读这段文字,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很长?
生:从下面这句话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象永远不知道疲倦似的,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师: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几个“永远”?
生:四个“永远”。
师:你们觉得这趵突泉究竟这样接连不断地冒了多少年,以至于老舍先生用了四个“冒”?123
生:3年(10年,100年,80年,50年……)
  师:这趵突泉究竟冒了多长时间了呢?
师:100多年前,清朝一个叫刘鹗的文人写了一部名为《老残游记》的小说,《老残游记》这样描绘趵突泉(屏幕显示):“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三股水均比吊桶还粗。”(学生读,简单说感受)
师:900多年前,北宋文学家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第一次出现趵突泉的名字(屏幕显示):“有泉涌出,高或数尺,其旁之人曰趵突之泉。” (学生读,简单说感受)
师: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写的著名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中写到趵突泉(屏幕显示):“觱涌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 (教师)
师:早在35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趵突泉,当时人们称趵突泉为泺。也就是说,这趵突泉至少这样冒了将近4000年。
(指导朗读)
(3)通过想象朗读,强化学生的观点。
生3: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
师:这是静止的画面,但是我们想象趵突泉不断往上冒啊,冒啊,冒啊,趵突泉的泉水冒得高,最高的时候将近一米。(哇)谁来读这句,有变化地读好这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趵突泉的活泼与力量。
生:(练读,个别朗读,逐步提高)
5.在理解“冒”的基础上,顺势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
师:如果你就站在趵突泉旁边,看着趵突泉不停往上冒,想着它就这样冒了几千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你有什么想法要说。
生:趵突泉这样冒,难道不感到疲倦吗?
生:这趵突泉不断往上冒的动力来自哪里呢?
生:趵突泉的水不会枯竭吗?
生:这实在是太奇怪了,太不可思议了。
生:大自然太伟大了。
师:是啊,同学们,老舍先生和你们想得一样,于是他在文章中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我们来读:“你只要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就觉得自然的伟大,再不敢正眼去看。”
师:“不敢正眼去看”不是害怕,不是恐惧,而是跟你们的想法一样,叹服于自然的伟大。
师:我们在写景的时候,既可以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小泉
师:欣赏完大泉,我们再去看小泉。
生:(读课文)
师:大家把书合上。谁来说说让你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个小泉的样子。
生:(描述)
师:谁来说说自己所记得的其中两个个小泉的样子。
生:(描述)
师:有的人读书很仔细,说不定记住了三个小泉的姿态,有吗?
生:(描述)
师:不会吧,难道有人能说清楚全部四个小泉的姿态吗?
生:(描述)
师:是啊,老舍先生在文章中写了四个小泉的姿态。看大屏幕,下面这段话写的是哪一个小泉——“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扁一点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后就碎了;然后又来了一个!”
生:第三个小泉。
师:有可能老舍先生一开始就是这样写的,但是他有一个习惯,会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不满意的地方再修改,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扁一点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后就碎了;然后又来了一个!”
师:老舍先生读完后,总觉得这段话没有完全写出他所看到的小泉的样子,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于是,他改了——(后面反复强调这句话,反复改写)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扁一点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后就碎了;然后又来了一个!123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扁一点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后就碎了;然后又来了一个!”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扁一点的水泡,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然后又来了一个!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然后又来了一个!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
师:改了四次以后,老舍先生自己才比较满意,你再读读,说说你读了最后这段话的感受。
生:我能感受到老舍当时的心情,刚开始好象等得都有点不耐烦了,所以他说:“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后来水泡碎了,他又有点可惜。“看,又来一个”,我仿佛看到了老舍喜出望外的样子。
生:这么一改之后,我能想象出水泡的样子,跟其他水泡比起来,大大的,扁扁的,而且速度很慢,摇摇晃晃的,有很多形状。
生:最后面的感叹号,说明老舍先生又惊又喜,对这个大泉怎么也看不够。
生:“碎了”这两个字原来和前面的句子连在一起的,没什么感觉,现在分开了,我感觉作者是看着小泉破的,突然破了,作者很惋惜。
……
师:你看,这就是好的语言,不仅让我们小泉的姿态,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当时丰富的表情。
师:就这样读,请你再读整段,品味每一个词,连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呆会儿我们来交流。
生:我觉得这个“挤”字用得特别好,这个“挤”字让人感觉有很多小泉争先恐后地往上窜,挨得很紧,很好看。
生:我觉得这个“歪”字特别有意思,好象那些小水泡走着走着忽然没力气了,这种拟人的写法很生动。
生:我觉得后面的省略号写出了小泉的姿态非常多,你可以根据前面四个小泉可爱有趣的样子想象其它的小泉,各重样子,很多。
生:我特别喜欢“池边还有小泉呢”这句话。像闲聊一样把上下两段连接起来。
……
师:你看,这样读,文章的味道就读出来了。
四、再整体强化
师:快下课了,再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上的空格的内容结构图,读一读。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76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