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可爱的草塘》教学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以前我们曾经去过许多地方,浏览过许多美丽的景色。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
(出示课件:草原美景)
生:内蒙古草原。
师:对,这就是辽阔的大草原。
师朗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大家看,这又是什么地方?
(出示课件:张家界美景)
生:迷人的张家界。
 师:对,这就是张家界中金鞭溪的美景——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动,红、绿、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阳光透过林隙,在水面上洒落班驳的影子,给人一种大自然安谧静美的享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再到一个地方去游览。愿意吗?
生:愿意。
(出示草塘美景)
师:这是哪里?
生:可爱的草塘
 师:对,这就是可爱的草塘。想去看看吗?
生:想。
二、学习“风景优美”
1、学习“草”
(出示有关描写“草塘美景”的文字。)
师朗诵: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师:我想,这时候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草塘里面,对吗?那么,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蔚蓝的天。
 生:看到了草塘里颜色有不同的层次。
 生:看到了绿色的海洋。
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听到小草在欢笑。
  生:听到万马奔腾的声音。
生:听到了草塘里风吹草动时发出的哗啦哗啦的声音。
师:哦,那是在唱歌,唱着非常欢快的歌。多么美丽神奇的地方呀!那么,你能把看到的和听到的通过读表达出来吗?请同学们先自由轻声读一读。
(生自由轻声读。)
 师:谁能试一试?好,你来读读吧。
(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得怎么样?什么地方读得好?
 生:“这么大,这么美”强调了一下。
 师:他是怎么强调的?为什么要这么强调?你知道吗?
生:这样就把草塘的大和美体现出来了。
师:谁能把草塘美景读出来,让大家仿佛也好像看到草塘的美丽景色。好,请你来读。
(生读)
师:这两位同学都读出了草塘的美景。谁还想读。好,你来试一试。
(生读)
师:“……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这句话哪一个词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 “茫茫”是指天和草塘相接在遥远的天边,一望无际。
生:是说草塘非常大。
师:这个词怎么读?你能试一试吗?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让老师都感觉到已经进入到了草塘里面。谁还想读?
生:浪花翠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
 师:谁知道他为什么会读得这么好?
 生:我想他在读的时候脑子里一定出现了风吹草动时沙沙得声音。
生:我想他感觉到草塘非常柔美。
生:草塘好像在欢笑一样。
师:哦,草塘为什么会欢笑呢?应该怎样读呢?
 生:我想草塘里得草在欢笑,可能是因为风吹过时发出得声音。
 师:恩,有道理。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我想作者用了一个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这时候那种喜悦地心情。
 师:看到这样的美景,你高兴吗?你能读一读吗?
生:浪花翠绿翠绿的……
师:听老师读一读,好吗?
(老师有感情朗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生:有些词语读得速度很快,比如: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中的赶和涌。师:为什么要这样读?12345
生:这样可以读出草塘的动态美。
师:很好。其他的词语,老师又是怎样读的?
 生:老师,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近处的……远一点的……再远的……”你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一句比一句读得慢。我觉得这样就把草塘一望无际,茫茫的和蓝天相接的情景读了出来。而且把草塘的层次美也很好的表达了出来。
师:谢谢你对我的鼓励。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生读。)(学生鼓掌。)
师:好,我们一起去草塘里看看。
(放有关草塘美景课件。)
师:谁能跟着录音试着读一读?先自由读一下。
  (生自由轻声读。)
师:谁能配乐朗读。好,你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能不看书跟着音乐,看着画面再来读一次吗?
(生背读。)
2、学习“小河”
师:“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老师告诉你,美的还在后头呢?你找到了吗? 
(学生速读全文。)
生:老师,我知道还有一条小河。
  师:那好吧,让我们再去游览和欣赏一下吧!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描写小河的部分。看看这条小河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读?同桌讨论一下。一会儿读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讨论或自由读。)
  生:老师,我知道了这条小河非常清澈。
  生:如果把表现“清澈”的一些词语注意一下读音,就能把小河“清凌凌”的特点表现出来。
  师:有哪些词语呢?
 生:倒映。
  生:显得。
  生:更。
  师:那么这些词语你认为该怎样读呢?能读给大家听吗?好,你来试试吧!
  (生读)
  生:老师,我认为他读得还不够好,没有把草塘那奇特的景象读出来。
  师:文中哪一个词语说这是一个奇特的景象?
  生:奇迹。
  师: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生:就是说稀有、罕见、奇异的景象。
  师:对。这时候的“我”得心情怎样?你知道吗?
  生:高兴。
  师:只是一般的高兴吗?姐夫以前见过这样的小河吗?那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惊喜、惊讶之情。
  师: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好,你来试一试。
  (生读)
  师:读得真好。仿佛把我们也带到了那清澈的小河边上,领略到了那奇特的景
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姐夫见到小河奇景时的惊喜之情。
  师:谁能看着美景,听着音乐读一读。你来吧。
  (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呢?谁能谈一谈?
  生:老师,草塘太美了,我真想去亲眼目睹一番。
  生:老师,草塘这奇特的景象让我如痴如醉。
  生:老师,文中姐夫说他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这说明小河太清澈了,他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我要是在那里,我也会和他一样,甚至会带一瓶回来,送给我的朋友。
  生:我想那里的河水一定没有什么污染,会比矿泉水还要好喝。
  师:没错,是这样的。老师和你们也有同样的感受。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没有弄明白,姐夫想洗脸,可是为什么又犹豫了呢?
  生:因为他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师:矛盾吗?
  生:不矛盾。我认为不管是想洗脸还是犹豫,都是姐夫喜欢小河的一种表现。犹豫只能说明他太喜欢了,不忍心破坏这美丽,甚至是一瞬间。
  师:看来,姐夫的感情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情不自禁的赞叹,变成了现在的陶醉其中。同时这也说明草塘太美丽了,甚至太奇特了。12345
  (这时老师指题目)
三、学习“物产丰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既然草塘这么美,那么题目可不可以换成《美丽的草塘》?作者为什么不用《美丽的草塘》这个题目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默然。)
  师:请你们读读书吧。看看这篇课文除了写美景外,还写了什么?
  (学生快速默读)
  生:老师,这篇课文除了写美景,还写了草塘里鱼特别多。还有野鸡多。
  师:还有什么动物呢?
  生:狍子。
  师:课文用了一句什么话概括了这些动物特别多呢?
  生: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师:这么多的物产,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吗?
  生:物产丰富。
  师:现在谁明白了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不用《美丽的草塘》作题目,而用《可爱的草塘》呢?
  生:因为草塘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说是可爱的草塘,而不是美丽的草塘。
  师:是的,草塘不仅有着外在的美,更可贵的是这里物产非常丰富。而这一点正是草塘的可爱之处。这也告诉我们以后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呢?
  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多读书,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值得借鉴。
  师:好,现在我们就和姐夫一起去领略草塘里那丰富的物产,愿意吗?怎么去呢?
  师:对,还是听听小丽的介绍吧。好,我们请几位同学分角色读读这部分内容好吗?
  (学生分角色朗读“物产丰富”的段落。)
  师:这几位同学读得比较流利,说明他们已经对草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再具体、深入一些。好,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
  师:其实,对于一篇课文,学习和汇报的形式可以是读一读;也可以是说一说,说对草塘的感受;查一查,查阅一些书籍,甚至上网,那里的知识更广泛;问一问,向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问问你的疑问;画一画,把草塘的景象通过你的画笔描绘出来;演一演,几个人在一起排一个课本剧;写一写,写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等等。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来学习描写草塘丰富物产的内容。好吗?
  生:好。
  (学生开始学习有关课文,教师参与其中。)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
  生:我们刚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可爱的草塘是辛勤的北大荒人创造的。现在,北大荒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师:网上资源丰富,只要你有所选择,上网可以使你的知识更加广泛。
  生:老师,我们想读一读描写水泡子的内容。
  师:好吧。
  生:往前没走多远,就听到小丽喊:“快来呀,姐夫。”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再往哪儿装呀?
  师:同学们,他读得怎么样?能评价一下吗?
  生:我觉得他读得非常好,能让我们感觉到水泡子里鱼非常多,同时也表现出了姐夫看到鱼多时惊喜的心情。
  师: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会读得这么好吗?给大家传授一下经验。
  生:我在学习这一段的时候,先看了看水泡子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围绕特点,把有关的词语都找了出来,读的时候尽量把鱼多的特点表现出来,最后体会了一下“我”的心情。
  师:真好,这种方法值得推广。大家可以借鉴。12345
  师:你能再给大家读读吗?同学们听听他哪些词语读得好一些?
  (生读)
  生: “波光粼粼”、“挤挤挨挨”、“贪心不足”读得好。
  生:我认为他在读“一条又一条”、“抛”、“不住”等词语比较好一些。
  师:谁能再读读?
  (学生读。)
  师:谁能把“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谚语具体解释一下?
    好,你来谈谈好吗?
  生:老师,我们组经过查阅资料和问教师后面听课的老师,知道了这句话是讲北大荒里的鱼非常多。尤其是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谚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塘物产丰富的特点。
  生:老师,那个地方真好玩,我真想去看一看。
  师:怎么个好玩,你能结合课文具体讲一讲吗?
  生:老师,我讲冬天好吗?
  师:好。
  生:冬天来到草塘,可好玩啦。下雪后,你只要提一根棍子就可以了。记住一定要多穿一点衣服哦。在雪地里,野鸡感到特别寒冷,冻得它连眼睛都睁不开。冷极了,它就把头往雪里扎。你走到它跟前,像拔萝卜似的,一下就把它拔出来了。
  师:很好,那么狍子呢?
  生:狍子虽然跑得快,但是在雪地里就不行了,看到有人来了,它只要一跑,腿就会陷到雪坑里,再也拔不出来了,你走到它跟前,眼睁睁的让人逮。多有趣呀!
四、总结
  师:是呀,草塘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真是一个可爱的好地方。而“我”的感情也在随着对草塘的了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开始初到北大荒时觉得没意思;初次见到草塘美景情不自禁发出了赞叹;听了小丽介绍和亲身体验:到水泡子里捉鱼,离开时恋恋不舍;最后看到小河奇特景象,陶醉其中。文章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我”那种发自肺腑的喜爱之情。而草塘的可爱也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让我们带着对草塘深深的喜爱之情,把课文描写草塘美景的段落再来读读吧!
  (生齐读)
五、延伸
  师:刚才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写了诗歌来赞扬美丽、可爱的草塘。谁能把你的杰作给大家欣赏一下。好,你来读读你写的好吗?
  生:当你走到她身边时,就像站在大海的波涛中间,那无际的绿色的海洋,会让你感到大自然的大手笔,是那么酣畅淋漓。瞧,大海上的浪花正向我们涌来,让我们来拥抱她吧!
  师:哇——好有诗情画意!老师感觉到大自然有大手笔,你也有大手笔。
  师:谁还有这样的手笔?好,你来读读吧!
  生:啊!我的黑土地。是你哺育了我,是你造就了我。你的美丽,你的富饶,将带领我走向新的天地!
  (掌声)
  师:啊!你的诗把老师都感动了。我想问一下,在你的这首诗里,“黑土地”指什么呢?能解释一下吗?
  生:指的是一种精神,代表着千千万万工作者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哦,你太了不起了。长大后,你一定是一个伟大的诗人。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在这首诗里,不仅写了草塘的可爱,更可贵的是诗中蕴涵有一种精神。是啊,北大荒的变化太大了,这都应该归功于那些多少年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开拓者们。也许有的同学还不是很清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组资料。
  (演示课件)
  师: 大家看,这就是五六十年代知青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垦荒地的情景。五十年的风霜雨雪,五十年的艰苦历程,造就了北大荒五十年的辉煌成就。当我们在欣赏草塘那美丽风光,领略物产丰富的同时,请别忘了那些可爱的北大荒人。12345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设计好主题,继续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并整理成册,作为一次作业交给老师,好吗?
  生:好!
  师:谢谢大家,下课。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73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