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教学反思简短】麦哨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麦哨教学反思
一、课堂充满了活力
我以“麦哨”的呻声音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呜卟呜卟”的麦哨展开想像,能有效把握学习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与田园之中。
从课题麦哨引导到学习直接写麦哨的段落,通过1.2和7.8段的想象、对比,既理解了词语又加深对麦哨声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欢快、悠长。接着,“寻着声音走进田野”,通过给看到的画面质疑课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解决疑问自然地走近乡村孩子,理解乡村孩子那欢快、柔美的田园生活。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在《麦哨》一课中,陈老师成为亲切而又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读得有重点),读得有层次,以读激趣、以读悟情、以读启智、以读育人。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的突破口,并搭起一个有效地学习空间。再学习中重点词句品词想像,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位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情趣。
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我们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我们在提倡人文、感悟情感的同时,不能否定工具、忽视语文文字,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在《麦哨》一课中,我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如: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大家注意“和、应”的读音,作者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我在教学这修辞手法时进行句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讲排比句,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体验。课堂中我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田园风光的柔美时,联系《桂林山水》中的排比句学习。这些不仅渗透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还落实了知识点。板书也对文本起了提纲挈领的效果。
我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景物。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都是立足于教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
 在教学中,通过美的情境和美的语言,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令人向往的乡村图,同时,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极富特色,如“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源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把教学的重点落在了田野美景上。先通过学生自主圈画表示色彩的词语,感悟色彩的美,再抓重点词“擎”来体会丰收的喜悦。情境美与语言美融合一起,激发了学生热爱乡村、热爱语文的情感。
四、注重读写结合的能力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最后以一首小诗来感受学生的诗情画意。孩子们用最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乡村风情和特色,这既是一次有意义的课堂练笔,又是对文本的丰厚。123

《麦哨》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上这堂课前,布置学生结合综合学习的任务,收集田园风光的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多读是品位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位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把握学习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把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在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

《麦哨》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我们师生是在一种很轻松、很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
        事先我没有布置学生预习(因为同步辅导资料上早就有现成答案可供抄袭),我自己也没有看教参(因为教参常常引导我注意这里、注意那里),我想看看在师生双方都没有准备的最原始、最自然状态下的语文课堂到底是怎样的。
上课伊始,为了让学生觉得跟我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对学生们说:“事先我也没看过这篇文章,我们一起同时开始学习,然后相互交流一下读文心得。”此后是二十分钟的安静默读。不时有学生在书上划着、标记着,在空白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我也在划着、标记着。
交流开始了。学生抢着发言,甲说:“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因为这一段描写了割草孩子的外貌,用了比喻句。”我插话:“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他答:“把脸蛋比作月季花;把细汗比作露珠。”我:“其余同学都同意他说的吗?”“同意。”“那么喜欢这一段的同学可以自由站起来跟他一起读读这一段。”乙说:“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因为它用排比手法给我们介绍了金色的油菜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雪白的萝卜花,颜色很丰富、很美。后面还说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这是拟人手法。还有‘麦芒像线条,麦穗像音符’连用了两个比喻。”“你说得很准确。愿意读读吗?”“愿意。”由于我没有说要站起来,几乎全班学生都坐在位子上跟着他一起读起来,我没有任何反对,只是站在一边仔细倾听着。读完,丙说:“第五自然段写的内容让我很羡慕,平时我们根本不能像农村孩子那样自由玩耍。”“他们都玩了些什么?”“翻跟头、竖蜻蜓、摔跤。”“你会竖蜻蜓吗?”“不会。怎么竖?”“我也不会。不过我想应该是头朝下、脚朝上、两手撑地。”我的回答引来了几个附和声“是的是的!你看课文里的插图就是你说的那样。”我们大家这才注意到课文插图。果然,淡蓝色清澈的湖水边是一望无际金色的麦田,旁边绿茵茵的草地上孩子们正在玩耍,“绣花兜肚”在摔跤;“白布衫”在竖蜻蜓;其余孩子或呐喊助威,或拍手叫好。书包和草帽扔在地上,一篮子打满的青草也搁在一边,看样子他们是放学以后割完草才玩的。我近乎自言自语的描述学生们听得非常专心,都沉浸在画里。突然一个声音传来“画里怎么不画‘茅茅针’呀?老师你吃过吗?”“我小时候吸过,是清甜清甜的。”“多好,不花钱的天然饮料。”他坐在座位上嘟囔着。看样子是被第六自然段里描写的茅茅针吸引了,我真佩服他的联想力。123
“1、2段和7、8段有人喜欢吗?”老师,留给你喜欢吧。”“你们劝我喜欢有什么理由吗?”“有哇!它们一头一尾这是首尾呼应呀。”大家都笑起来。
我想知道,这没有引申、没有拓展、没有咬文嚼字的细细品味、在课文中自然而然感受、产生的愉悦是否是一堂正宗的语文课?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33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