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的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演讲
一、激qing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a 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b 个人自由朗读。(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c 指名试读,评议。
d 教师指导朗读。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童孙----------学种瓜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出示课件)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耕织:耕田织布。 ⑥未解:不懂。 ⑦傍:靠近。 ⑧供:参加。
⑨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⑩桑阴:桑树下。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出示课件)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a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b、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c、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12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朗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3、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七、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八、知识的延伸
  1、教师补充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分为五组:《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出示小黑板上的自学诗《村夜》)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九、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33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