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学时
原文: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达到会背诵。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品味和体会,感悟诗歌所表达的美。
教学过程
一、文字激趣导入,生字学习。
1、书写“   ”,同学们看到这个符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它特别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学生自后发挥)
2、书写“ ”,再来看这个符号,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个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发明字的时候,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轮廓,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像刚才我们看到的“木” 和“川”。
3、汉字神奇的地方不仅如此,再来看老师在木字上添加,书写出“桑”,看到这个字,想起了上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书写“天”和“虫”,看这两个字能组合成什么字——蚕,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组成小小的“蚕”字呢?(大胆联想,结合蚕的神奇。)
4、继续添加书写“木—— 村”,看到这个“村”你想到了哪些词?(尽可能的组词,培养组词能力)
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乡村的诗人,他生于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爱的诗歌创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他用他的诗歌描绘着建乡那别致的水乡景色。每当人们提到他,就马上就会想到这首诗。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二、趣味练读。
1、首先自己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完之后用你的行动告诉我)
2、同学们这首诗变成我们琅琅上口的童谣吧!(小手准备起来)
3、当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来让我们也踏起来吧,踏出诗的节奏。
(练读中让学生基本达到会背)
三、品悟诗情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踏出诗的节奏,好药会从诗中读出画儿来,从画儿中体会诗的意蕴。
1、出示“绿遍山原”,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儿呢?
山岭和原野都绿了。(具体一些,想象的再丰富一些)
山陵是绿色的,原野是绿色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绿的世界。
你想起了哪些词: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2、出示“白满川”
你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可以先结合注释理解)
江南有水乡之称,河流弯弯从稻田流过,从小村庄里流过,此时,天色和水色相互辉映,河面上一片亮白。(通过想象和观赏来帮助学生理解)
水面图1:波光粼粼
水面图2:白茫茫,雾气弥漫
3、同学们已经从诗中看出了画儿来了,出示图3,把你的诗送进这个画面中去吧!
绿遍山野绿满川(读出味儿道来)
4、你觉得在这一句诗中诗人的哪个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笔画出来,给大家谈谈你的感受。(品字词,培养语感)12
重点“绿  白”  “遍    满”
5、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你从诗人的诗中听到了什么?(子规声声)
6、可是子规声声唤来了这诗中的雨,诗人说的这是什么样的雨呢?如烟的雨,还可以说成什么?(蒙蒙细雨、烟雨蒙蒙、缥缈、如轻纱,似薄雾。)
7、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吧!“子规声里雨如烟”。两句练读: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读的真美呀,我们此时已经仿佛跟随着诗人进入了那烟雨蒙蒙、如诗如画、清新质朴的江南水乡。来,给我们的这幅画儿起个名字吧,补充:乡间四月         图
8、在诗人的眼里,不仅仅只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我们这迷人的田园风光中,作者还看到了一种更亲切的画面,那是谁?(家乡的人们)他们在做什么呢?从后句诗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人们的忙碌、繁忙)
9、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呢?“才……有……”“闲人少”试读感悟人们的繁忙,紧张。
10、回到题目总结:乡村四月美景图
这首诗不仅为我们描写了田园风光的美,而且也通过诗人赞美了勤劳的人们。
出示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些诗人的乡村四月美景图吧。读整首诗,音乐开始了。吟诵。
四、延伸
1、江南乡村生活令我们充满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再去感受乡村生活的另一个画面吧!
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引导想象画面:在小草发芽、生长、,黄莺飞舞的春天里,那拂堤上的杨柳刚刚透出黄嫩的枝芽儿,顽皮的孩子们呀,正在趁着春风放飞一只又一只五彩的风筝。
同样有美景呀,小草、黄莺、杨柳。
同样的人呀,是那些顽皮、可爱、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读一读(让我们吟诵出这首诗吧)
2、原来,我们眼中的乡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诗,一副美妙的画儿,那画中的一草一木,那画中熟悉的人既让我们感到亲切,又让我们留恋。
可曾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诗的影子,看(出示画面),那诗歌就在它顽强而又柔嫩的细芽之中。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看,那诗的身影可在风中摇摆,飞上了柳梢。
《垂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美景     图
                                  宋:翁卷
          景美         葱葱    粼粼   声声   蒙蒙
          人美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29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