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实录_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实录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不够齐!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这下整齐了!知道我姓什么吗
师:刚才听一位同学说了,哪一个"李"
生:木子李.
师:木子李.李是中国第一大姓.全国有一亿多人姓李,将近占十分之一.现在舞台上有多少姓李的啊,至少有4,5个吧
生举手(只有1人).
师:只有一个.温州的还少,有一次我去上课,居然一个姓李的也没有.发现一个姓氏分布不均衡,北方姓李多,南方少.
师:知道我姓什么了,该称呼我什么
生:李老师!
师:你姓什么
生:姓陈,陈子豪.广济中心小学404班.
师:我没听清.讲话时要把舌头,喉结一起用力,请再说一遍.
学生重复了一遍.(说话清楚,响亮多了)
师:为什么404班中间加了个0 有10几个班级吗
生:不是的.
师:你们学校有先见之明,给预留了吧.
师:同学们,高兴吗
师:热烈鼓掌!
师:我有了第一个朋友,是男朋友.
学生大笑.
师:请你说!
生:我叫毕宁宁,毕业的"毕",宁波的"宁".
师:舌头,喉结一起用力,把话说清楚.
师:我有了第二位朋友,是位……
生马上说:女朋友.又是一阵大笑.
……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铁球,跟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一大一小.我们用它来代表课文里提到的两个铁球:大的代表10磅重,小的代表1磅重的铁球.这两个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结果会怎么样,有人做过实验吗 用什么做的
生:做过,用书.
师:结果呢
生:同时落地.
师:书摔坏了吗
生:是的.
师:最好不要用书,要摔坏的.
学生狂笑.
师:没有做过实验的,请看我的演示,我把这两个球从同一地方下落,前面的同学看是否同时落下,后面的同学听是否只有一个声音.
师做两个球同时落下的实验,两个球同时落在讲桌桌面上.
师:是同时落下,听到一个声音吗
生:是的.
师:这个结论,可概括成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课文题目.
生齐说,师板书:两个铁球同时落下
师指"着"问:这个字你们读(zháo),一般书面语中读(zhúo),哪一个对
师:一般在口语中读(zhao),在课文中读(zhuo),两个都对,使用场合地点不一样,音有变化,齐读课题.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同时着地,是一个普通的物理现象,对现代人来说非常普通,没有人感到惊讶.但在1590年,就在距今415年的欧洲,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现象,因为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一个人的话,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2.理解词语"信奉"
师:课文几个自然段 (6个)讲人们相信亚里士多德是哪个自然段 (第2自然段)
师: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 把这段话从头读,这里有个词语是
生:信奉.
师:"信奉"是不是相信
生:不是近义词,写了人们对他相信,但信奉又不单是相信.
师:有相信的成分,还有什么成分,这个"奉"怎么去理解
生:是奉承的意思.
师:不是阿谀奉承,会是什么呢
生:听从他说的话.
师:只要是他说的,就相信,那就是尊奉!只要你说的,头脑还思考吗
生:不思考!
师:这就是尊奉!这就是信奉!再读这个词语.
齐读.
3.指导责备语气.
师: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到什么程度 谁用课文中的话来读
生读文中句子.[那时侯,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23
师:当别人对亚里士多德的话表示怀疑的时候人们就会责备他,责备的语气该怎么读
生读.(没有责备的语气,较平淡)
师:你这个不是责备,而是提醒.
生再读.
师:你的语气比较平和,是疑问,但比刚才那位好点了.
再指名生读.
师:好一点了,但还是有一点温柔.
生再读.
师:她读得好一点了,你读时,就用眼睛看着我,我怀疑亚里士多德,两眼怒视着我,你就冲我说.
生再读,读出了厉声责备的语气.
师:这个语气就叫——
生:责备!
师:大家一起对着我说!
生齐读.
师:一个人怀疑,会有多少人责备
生:所有人!
师:有多少人信奉
生:研究科学的人!
师:是所有研究科学的人!
三. 导读第三自然段.
1.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说法
师:关于这两个铁球怎么下落,读吧!
一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一起读!
师:他只是举了个实验的例子,他想说一个什么观点 提炼出来.
学生:球落地和重量有关.(师举球)
师:这里有两个铁球,一个10磅,一个1磅,谁来做这个实验
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实验.
(一男生举球,不撒手,演示亚里士多德"想象中的落地过程,但只是演示了大球快,小球慢的现象,而没有演示出速度之间的10倍的差异.)
师:对吗 (不对)快慢对吗 (对)小下的速度是大球的十分之一,对吗 再请一生上台演示.(师先示范,举小球,如果大球一秒,那么,小球需要10秒,请大家数数,在学生的数数过程中,教师演示一大一小两个球的落地情况.
师:我们看到了亚里士多德想象中两个铁球落地的情形,再读这个段落.
生读.
师:听老师读,(重点强调"轻"与"重"10和1的对比,强调了"同时".请你读!
一生读.读出了对比.
师:挺好,齐读!
师:这样就读出了情景,读出了亚里士多德通过例子要说明的观点.
2.理解伽利略的思维过程.
师:没有人怀疑这个观点吗 当时有个就伽利略的,年仅25岁,是个数学教授,没有名,没有地位,是个平凡小辈,就是他.
师:接着读,想想伽利略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快速浏览,把有关信息提炼出来.
师强调:现在不是一般读,快速浏览,提炼信息.
生回答:先是产生了疑问.
师:"产生疑问"是你提炼出来的.
师板书:怀疑
生继续读句子.
师:有个词语你读得很准确"试验".
板书:试验
师:"实验"和"试验"有什么区别
生:实验就是不知道的,我们去做一下.试验正好相反.
师:你正好说反了,"实验"是知道结果,"试验"是在不知的状况下,懂了吗
师:概括一个词语,这就是一种重要的抽象能力,很重要!一边浏览,一边提炼.
师:我们来品读这一段话,看看伽利略怎么思考的.既然是品读,要一边读,还要揣摩内心深处,看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用课件出示课文片段)
师:思考过程谁来读下!
生读.
师:读得特别流畅,接着读.
生读.
师:这段话读得特别流畅,并不一定代表理解深刻,听老师读.
师读,边读边问:哪两个铁球,谁比谁快
师:你们也这样读,一边读,一边想,待会有问题问你.
生快速读,一个学生很快举手.
师:有些同学混淆了"读","念".把你的声音用器官发出来,叫"念",一边想一边读才叫"读书".
生继续读.
师:这里的"事实"指得是
一学生马上举手,但表达不清.
师:第一个举手并不一定正确,你还没想好,等会再举手.
这个题目是难点,学生说不出来.123
师:读这段话,"一个事实"露着,但没有直白表达出来,"一个事实",即使课文读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清楚.
师:同学们知道,品读并不容易,得出的2个结论你知道吧!
师:事实是什么
师:这个事实,不是真正的事实,是设想的情况,10磅与11磅重的同时落下,这是事实.
师:11磅的铁球比10磅的慢,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谁拿着铁球一步一步来说
生演示:左手大的,右手小的.
边说:1磅慢,10磅快,小的慢,大的快!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亚里士多德的说法.
师:谁来演示第2个结论,11磅的比10磅的快
生左手拿11磅的,右手拿10磅,说:亚说1磅比10磅慢,把11磅看作一个整体,应该11磅快,跟前面的矛盾了.
师:你仍然在强调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来问几个同学,你推到的对吗
生:对!
师:怎么会不一样的结论,哪里出了问题
生:是依据!
师:伽利略在使用调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时候,是否认为他的观点正确
生:不是的,相信了就不会怀疑!
师:在思考过程中确定是正确的吗
生:不是,他用了一个"如果"
师:你非常了不起,你关注了"如果"这个词语,想想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生:假设,设想等.
师:这些词语都不是确定的,即使伽利略运用,也不相信是正确的.
师:读出这种假设.
个别读,齐读.
师:一句话经得起推敲,就是正确的,反之,就要怀疑,那么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亚里士多德.
四. 导读第四自然段.
1.总结试验特点.
师:亚里士多德说的话被人们信奉为真理,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平凡小辈,在他的心里,两者是一高一低吗
生:不是!
师:是平等的,再读这句话,读下去!
生读: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
师:这样的推理非常严谨,推理的过程就叫——
生:试验.
师:说他试验的句子只有一句,谁来读
课件出示句子,生读.
师:读得还不够熟练,齐读!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23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