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永生的眼睛》有感】《永生的眼睛》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2021-10-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小提琴曲:爱的礼赞)
 出示诗歌: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师:(教师朗诵)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睛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之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大家想知道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那些疑问呢?
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谁的眼睛获得永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二、探究学习,质疑解惑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交流:母亲、父亲   不情愿  遵从遗愿
2、我为什么开始不情愿呢?
(1)爱妈妈: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2)引导体会:“这样”对待,是怎样对待?联系下文看,她以为这样妈妈就不能完整地离去了,
(3)引导感情朗读,读出“我”对妈妈的爱。
(4)她的观点代表了现在许多人的观点,说说你调查周围人对器官捐赠的看法。
3、那么,“我”的态度为什么由不情愿,转变成遵从父亲的遗愿呢?是什么让她有这么大的转折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话,打动了她的心?
(一)(1)出示父亲的话: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2)引导体会: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体会“为什么说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引导:你都给予别人什么了?这些东西与你自身的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给了别人的那些礼物,或是金钱呀,可以再买,可以再有,唯有身体的一部分,给予了别人,就不可能再有了,因而是珍贵的。这是对自身而言。
我们再看,对别人而言,如果你自身的一部分捐献给了别人,可能给他带来什么?(一个眼角膜给别人带来光明、一个肾脏给别人带来健康、一个心脏给别人带来的是生命……而这些,是病人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因此,对自己而言,对别人而言,你自身的一部分,都是最珍贵的)
(3)理解“有意义”
你觉得父亲这样做的意义在哪?
启发学生想象:病人、病人家人的反应
病人康复之后做贡献(画画、看到美丽的景象、更好地孝敬父母、照顾妻儿、成为舞蹈家、音乐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父亲身体的一部分给别人带来这么多的时候,父亲自己会有什么感受:自豪与骄傲
(4)指导朗读:
由此可见,父亲认为,捐献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一件自豪与骄傲的事情,是一件意义的事。从中体会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为别人着想,以帮助别人为快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这样的人让人敬仰。
练读:读出父亲的自豪与骄傲,也读出你对父亲的敬仰。
练习背诵
(二)还有什么话打动了“我”的心呢?123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盲童重见光明的快乐,盲人家庭的快乐,捐献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复视力后,将会更加珍惜生活,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我听了父亲的话会有什么想法?
3、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们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抽生读
      一个盲童重见光明,得到了快乐,她的家人也快乐,她的快乐会影响周围的人,越来越多的人的到了欢乐,那我们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男生读,女生加入读。
小结:父亲的话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他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品质,他的言行感化着琳达,使琳达由不情愿捐献母亲的眼角膜到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眼角膜。
(三)其实,父亲的话不止使我受到了感染,对琳达的女儿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板书:女儿)
体会两个骄傲: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温迪骄傲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温迪得知捐献角膜后,不但没有“痛苦难忍”,反倒为自己亲人帮助他人而感到自豪。从温迪的言语,表明她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认识,闪耀着她思想的光芒。)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我为女儿的什么骄傲?可联系上文理解:(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我们重见天日。)
(再次使用“骄傲”,表达“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与前文14岁的“我”进行对照,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四)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父亲还留下了什么?填空:父亲留下的是————————,(光明)是—————————是(家人的幸福)———————,是——————————————————(关爱他人的美德),是……
三、情感延伸
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配乐朗读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师:(教师朗读)这是文章真正的结尾,听了之后有新感受吗?(板书:女儿:主动捐献
师:课前的那首诗就是获得温迪捐赠的角膜的人写出来的。现在假如你们就是重见光明的人,知道为你们捐赠角膜的人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会和她的母亲有怎么的对话呢?
   温迪一家是伟大无私的,她的外公、她虽然永远离开这个人世,再也看不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但她们的眼角膜却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带走了黑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永生的眼睛。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题目了吗?123
         生回答:角膜捐献真是太重要了,人们应该觉悟,主动捐献角膜;一家人很无私,它们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延续,获得了永生……
        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生回答:不是,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琳达一家的感人故事,在延续着,       典型事迹:
   【1】邓小平爷爷逝世之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2】戴安娜王妃在弥留之际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做出了捐献器官的决定。她的大部分器官成功地移植给了芬兰、比利时、法国等国的八位患者,使他们重获新生。
   【3】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4】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昨天,琳达的父母、女儿无私的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今天又有这么有爱心的人捐献了自己的器官,相信明天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来,永生的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昭示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四、布置作业:
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身边的人听,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替重见天日的角膜受者写一封感谢信
板书设计:
                       父亲:不情愿
永生的眼睛             母亲:遵从遗愿        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女儿:主动捐献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10007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