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孙中山活了多少岁]孙中山破陋习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和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通过本文的阅读,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第二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课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老师要检查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课件出示词语世界,小组开火车读。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4课。让学生齐读课题2遍,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课题中的“破”、“陋习”。
二、精读感悟
过渡:课文从哪些自然段写了缠足这种陋习?
(一)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哪些是孙中山看到的情形?请用“~~~~~”画出来;哪些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请用“——”画出;妈妈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请用“……”画出。
2、交流:
(1)谁来说说孙中山看到的情形?(第二自然段)齐读。
思考:这段中哪句话最伤孙中山的心?(“姐姐痛苦极了,眼泪直往下流”)齐读。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怎么会这么痛苦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关资料理解,加深感受。也可以用手代脚尝试。
(2)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孙中山生气和心疼的是什么?能把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吗?
(3)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通过加点的字词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体会孙中山小时候的感受。
引答:当时,不管孙中山如何想,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可是,姐姐被缠小脚了,以后的几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引答)再也没有听到……可见,缠足陋习给姐姐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孙中山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课文说,这件事深深地……(引答)
4、辨析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同学们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下面一句话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过渡:姐姐原来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一读。
引导学生通过“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体会姐姐的能干;通过“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歌给他听”等词句,体会姐姐的活泼。
引导学生体会到正因为姐姐是那样的活泼能干,孙中山才“喜欢自己的姐姐”。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自由读,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孙中山先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封建缠足陋习,给包括姐姐在内的千千万万中国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所以后来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以后,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陋习。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12
三、拓展
1、封建社会的陋习还有哪些?师展示资料。
2、现代生活中的陋习以及同学们的陋习有哪些?
四、总结全文
总结谈话。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孙中山先生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24 孙中山破陋习
                     能干   活泼
                          缠足     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
                     痛苦   流泪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由于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根本看不到被缠足后的脚的模样,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目睹缠足给中国上千妇女带来的痛苦。教学中,我直插主题,从课题入手,“破”就是废除的意思,“陋习”就是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习惯,本文中指缠足。然后让学生找出写缠足的段落,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孙中山看到的情形”、“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默读2-6自然段边勾画,接着在班内交流,我相机出示各段的文字,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每段文字中的重点字词下用着重号标记。这样,学生就能深深地意识到姐姐缠足所受的摧残,也懂得了妈妈对封建陋习的盲从和无奈,体会到孙中山从小就有一种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感受姐姐缠足前后的变化,而后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缠足前姐姐活泼能干,缠足后带走了姐姐灿烂如花的笑脸,夺走了她悦耳动听的歌声,更进一步体现出孙中山对姐姐的同情和对这种陋习的痛恨,坚定了他将来废除缠足陋习的信念。由于教学中努力做到面面俱到,我讲的过多,而学生的朗读却不到位,给学生悟的时间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各项技能得到发展。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63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