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1年课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实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师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生1:喜欢!因为过节会放假,我们能出去玩!
生2:我也喜欢,过年过节会有许多好吃的。
生3、过年一家人在一起很热闹。
……
  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大屏幕展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
生: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师: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生自由读。
   再指名读,正音。
  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师: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交流。提出问题:
1、什么是茱萸?
2、为什么头插茱萸?
3、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
……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课文,一边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好不好?
生:好!
  师: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收获。
 三、读文悟情。
  师:先听范读课文,同学们再自已读课文,师巡视。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师: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如果你找到了和诗句相关的句子, 可以用铅笔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师: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生举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也能把这首诗读流利了,但是,想要真正把这首诗读好,领会好,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就要用心品味文字,看看文中哪些句子触动了你,请你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也可以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四、品读感悟
句子1、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大屏幕出示)
  师: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生:我到姥姥家呆过一星期,很想爸爸妈妈。
师: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 (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周就很想念他们, 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句子2、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大屏幕出示)
  师:画面上站着的人是谁?
生:王维
师:他看到什么?
生:过节的情景。
师: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小组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123
(生演)
  师: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生举生指名读。
师:谁来说一下你理解的“扶老携幼”?
生:扶着老人,领着小孩。
师:你说的真好!
师:谁能把给“兴高采烈”换一个词?
生:高高兴兴
师:同学们回答地真好!
      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句子3、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大屏幕出示)
   师: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师:哪两句诗体现了上面的一段话的意思?
生齐答: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句子4、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大屏幕出示)
课件介绍茱萸,同时答前面同学们提出的问题1,2。
  师:谁想读这段话吗?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生:兄弟一起登山时,手牵手,有说有笑,很快乐!
    生:兄弟们在一起,头上插着茱萸,到城外去,高高兴兴。
  师:说得很好!是啊!重阳节,我们的习俗是?
生:赶会;赏菊花;登高……
师:他们的习俗是?
生:头插茱萸,手挽手登高远眺。
师: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看大屏幕,生交流)
师: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先分别读,再生齐读)
师:过节好不好?那佳节的意思是?
生:美好的节日!
   师:是啊!美好的节日,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句子5、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大屏幕出示)
  师: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
  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师:哪两句诗体现了上面的一段话的意思?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师: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谁说一下,你理解到的“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他想的很多,既想到了亲人,想到了过节是的快乐,也想到了自己在外地,很想家。
师:说得太好了!
(大屏幕出示古诗,师范读整首诗)
   师: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123
   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六、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师: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能深深地体会到了大诗人王维浓浓的思念,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自己搜集二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下一节课我们读给大家听,好不好?
 八、板书:
               每逢佳节倍思亲
                                                         华
         (西)长安        山      家乡(东)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59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