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李广射虎》_《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有没有看过武松打虎的故事啊?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跟武松一样不害怕老虎的英雄----李广。
二。讲解课文
师:同学们都回去预习了课文,那么谁能告诉老师,李广是谁?被称作什么?
(明确: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飞将军” )
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李广是什么词?
(神勇无比)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飞将军”李广是如何神勇无比的。请同学们一起来齐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划出将军神勇无比的句子
明确:“李广想到……射了出去”
李广为什么会想到这一带常有虎出没呢?是什么让他想到的?
环境描写: 夜晚 夜色朦胧 松林 疾风 沙沙声 (播放音效 让学生感知制造氛围)
当时的环境怎么样?(紧张)李广害怕了吗?
(没有 他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
“警惕”是什么意思?
(谨慎小心 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刻注意 表现李广细心 谨慎 神勇无比)
搜寻什么?(老虎的影子)到底有没有虎?(没有)是因为环境让李广以为有虎。
因为他以为有虎,所以才会警惕,才会有下面的射虎,那么以为有虎是射虎的什么?
(明确:原因 起因)
板书:起因  以为有虎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李广是如何射虎的 他射虎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哪位同学能够找出李广射虎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同学们边听边在下面划出表示李广射虎动作的词语。
(猛然间……射了出去)
影影绰绰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系环境回答)
1.表示李广射虎动作的词语是什么?(拈 搭 运 拉)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板书:   经过     拈 搭 运 拉
“嗖”的一声 说明了什么?(技术熟练 力大无穷 箭速飞快 )
师:老虎是一种什么动物?(凶猛)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凶猛的老虎。
出示老虎捕杀猎物的视频 (总结:老虎 凶猛 狡猾 动作迅速)
师:在当时的那种情形之下,李广的箭速如若不快 后果会怎么样?(请学生谈,设想当时情况的危急,表现李广神勇无比,武艺高超)
指导学生将当时紧张的气氛和李广反应迅速,箭速之快读出来。
综合齐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广射虎的起因和经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射虎的结果(板书)
全班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呀!大家都惊呆了”……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
(板书:力大无穷 武艺高超)
如果是你们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会惊叹吗?把你们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叹之感读出来吧!
指导朗读 读出惊叹之感
我们一起来回过头来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这首诗《塞下曲》,作者是唐代 卢纶 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
师:你们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看谁能说一说 课文的哪一段体现了古诗的前两句的内容呢?(3自然段)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们知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意思了吗?谁能够解释一下?
讲解:平明 没(mò) 的意思 棱的读音(léng) 12
看板书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的写作手法(重点举例文)
板书设计:
                          起因   以为有虎      细心 警惕 
8.  李广射虎      经过   拈 搭 运 拉   技术熟练 箭速飞快
(神勇无比)    结果   箭没石中      武艺高强

教学反思
  观摩了余明薛老师的示范课之后对《李广射虎》这一课程有了初步地了解,再加上梁老师的进一步备课指导,对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一下子思路开阔起来。
  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上,在渲染当时李广射虎时紧张的气氛上下了一些功夫,想让孩子们在这里能够更加融入到课文中去 ,这样一来就更够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作者下笔墨高度赞扬李广高超武艺的思想感情。可是教学过程设计得虽好,而实际操作却没有像设计得那么顺利 ,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思维教活跃,自己在引导教学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一旦课堂上出现突发性地提问或者是回答的内容与实际偏差太大我总是会感觉到心慌并且随之而来的就是脑袋一片空白,随即就会让孩子坐下,然后搪塞过去,教师基本功在这里表现得非常不扎实。
  其次,吸取了前几节课对课文把握不足的教训,此节课我更注重的是让学生自己发挥,给了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自己来理解,自己来讲解课文,这样多次地复述课文,有助于他们对文章把握得更加深刻。
  再次,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最弱的一点,由于新手上路,缺乏管理经验,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时学生总是表现得过于活跃,而我总是压制不住,每每都要停下手上的课程,整顿一下纪律,等确保大家都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继续讲课。这样一来,学生的接受情绪就会受到干扰,积极性降低,不利于课堂学习,呈现一种知识断层现象。
  在往后的带班过程中,我应该要时刻注意自己这几点的培养。只要把这几点缺点都一一克服了,相信在一个好的教学环境中,如果能更好地带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自己再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课总会上好的!呵呵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59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