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易拉罐的小男孩阅读】22收易拉罐的小男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2  收易拉罐的小男孩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折”zhē、“落là”及新词,认读3个字。2.能用多音字组词。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4.用“清脆”、“整整齐齐”造句。5.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查阅资料:教学具准备:教学课时数:2课时板书设计:

22  收易拉罐的小男孩不能                        卖易拉罐         买汽车
 能                              自立自强                                 坚持不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折”zhē、“落là”及新词,认读3个字。2.能用多音字组词。3.用“清脆”、“整整齐齐”造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请你猜一猜,小男孩为什么去收易拉罐?2.师:请同学样打开书,我们学习22课《收易拉罐的小男孩》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朗读、读通、读准字音。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故事:兄弟俩想用卖易拉罐的钱买辆汽车,就利用星期天挨家挨户收集空易拉罐,他们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从不间断。)3、交流汇报。4、学习生字:让学生说说记字的办法。如:(1)换偏旁:柳----聊      想-----箱     通-----涌 (2)加偏旁:欠----饮     危-----脆      (3)删部首:增----曾4.用多音字组词。           zhē  (   )               là(    )折                                     落           zhē (     )             luò(    )1. 自由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2. 同桌互读,看看谁读得好。12343. 指名读,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作业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组词。3.用“清脆”、“整整齐齐”造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2.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一件事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坚持不懈,自强自立的精神。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结尾一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实物易拉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读文兴趣(教师手拿易拉罐)孩子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个空易拉罐在我们这儿大约可以卖多少钱吗?我曾经向一个收废品的师傅打听过,一个空易拉罐走街串巷收大约1毛5分钱,他们再卖给废品回收站,大约可以赚5分钱。如果有个人单靠收易拉罐就想买辆汽车的话,你觉得想法怎么样?可就在美国,却有着这样两个小男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兄弟俩。请大家齐读课题。二、读全文,感知大意1.          课文讲了小兄弟俩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读后说一说)2.引导说简练你能根据老师所给的提示把课文主要内容说得简练一些吗?(打出填空提示,再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兄弟俩想用(     )买(    ),就利用星期天(    ),他们已经坚持(      )。(教师及时评价并相机板书:卖易拉罐     买汽车)提问过渡:你觉得他们这个想法能实现吗?    课文中的“我”刚一听说小哥儿俩想要靠卖易拉罐买辆汽车的想法时相信他们能实现吗?后来呢?(相机在负板书写出:不能——能) 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的?三、细读课文,感悟人物精神1.请大家认认真真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有关的语句。2.把你所画的句子和你的理解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3.引导汇报、交流。   师引:你从哪儿感受到开始时“我”认为他们的想法不能实现?(抓住7、8、9自然段中相应的语句理解)(1)“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我知道回收这种易拉罐在美国不会比中国更赚钱。  “这空罐卖不了多少钱,可是小哥儿俩讲,他们要靠卖这个买一辆汽车。”  卖易拉罐买汽车?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这能行吗?”“不知道。”朋友把一个刚喝完的易拉罐儿放进了一个硬纸箱。  (当学生说到这时,相机打出7—8自然段。)1234(2)师引导:你们都读读这3个自然段,你是从哪感受到“我”认为他们这种想法不能实现的?(自己读)(指名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边说,相应的句子随机变成红色:“这易拉罐能卖多少钱?”卖易拉罐买汽车?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从地球到月球还远。“这能行吗?” )(3)为什么“我”觉得他们的想法不能实现呢?我们可以粗略的算一笔账:按我国算,一个易拉罐可以赚5分钱,买一辆普通型低档汽车大约要4万元左右,也就是4000000分,小哥儿俩就要卖掉800000个易拉罐。800000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呀!这中间的距离在我看来无疑比地球到月球还远。你们知道吗?地球到月球到底有多远?大约38万公里,简直太遥远了,可我却认为,小兄弟俩靠卖易拉罐买辆汽车的想法简直比这个还遥远,可以说是遥不可及。对此,我怎么能相信呢?(随机出示课件:             5分                 4万元= 4000000分    800000个          )(4)请你读读7——9自然段,读出我怀疑的语气。(再打出句子,让学生看着有语气读)    师:可是小哥俩儿讲,他们要靠卖这个买一辆汽车。你从这句话感受到小哥俩儿是怎样的人?(从小自立自强)过渡:随着朋友的介绍,我对小哥儿俩有了更深的认识,逐渐从开始的不相信到后来相信他俩儿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你又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俩儿一定能实现的?(学生接着汇报)(1)朋友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易拉罐,已经一年多了,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次次不落。   (学生说到着,打出上面句子。)引导:怎么从这你就看出我认为小哥儿俩的想法能够实现了呢?(抓重点词句,体会小哥儿俩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学生说到重点词句时,以下词句“每个星期天”“已经一年多了”“无论”“还是”“次次不落”依次变成红色。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理解后,引导学生有语气朗读出来:就让我们都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小哥儿俩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吧!(练习读——指名读——齐读)师:你还从哪感受到我认为他们的想法能够实现?(2)他们说是仔细算过的,哥哥达到驾驶车的法定年龄时就能买上车了。(学生说道,随机打出此句话)   师问:怎么从这句话你就能感受到他俩儿的想法能够实现?        如果把“仔细”去掉,你再读读,觉得怎么样?再读原句,感受一下小哥儿俩买车的决心。   师叙述:我们也来算一笔账。你知道我国法定可以驾驶汽车的年龄吗?(18周岁)美国和我们中国差不多一样大。哥哥现在多大?到18周岁还有4年,一年52个星期,4年就是208个星期,而他们兄弟俩已经坚持收易拉罐一年多了,加上这一年,那就是260个星期。260个星期要收大约8000000个易拉罐才够买一辆汽车呢,你觉得他俩能做到吗?为什么?    再回到第6自然段中那句话,打出来:1234(朋友讲这是哥儿俩,就住在附近,每个星期天收集邻居家的易拉罐,已经一年多了,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次次不落。)师:我们再齐读一下这句话,再一次感受小哥儿俩的精神。 (3)师引读第10自然段,同时打出来:(哥儿俩还在路上走着,弟弟拉了条绳子在前面拖,一边唧唧喳喳地与在后面推车的哥哥说着什么,清脆的童音在静静的街上回荡。弟弟可能在与哥哥说着:“----------------------------------”)请你想一想,弟弟可能在与哥哥说着什么?(4)师:看着小哥儿俩的背影,我突然涌上一个念头,于是追上这哥儿俩,冲着他们说:(打出来:“嘿,男子汉们,将来你们这辆车就叫‘易拉罐号’吧!”)看着屏幕,一起读出来吧。师引:请你回忆一下,刚看到小哥儿俩来朋友家收易拉罐时,我是称他们男子汉吗?那称他们什么?读读前面的课文。那时,这两个小家伙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自己读读1——5自然段,然后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他俩很懂礼貌?给大家读读相关的句子。师:由开始的“小家伙们”发展到后来的“男子汉们”,从这称呼上的变化,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敬佩、感动)就让我们为这两个做事坚持不懈、自立自强的小小男子汉们加加油吧!祝愿他们早一天实现自己的目标。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我读前面提示的语言,你们齐读说的话。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相信你们一定也像这两个小男孩一样,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能告诉我们吗?读了课文后,你打算怎样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老师也有一个目标,为了能早一天实现这个目标,我也写了一句鼓励自己的话,(课件打出),用你们最洪亮的声音一起鼓励一下老师。(听了你们的鼓励,老师一定会加倍努力的。)你们也像课文最后一句这样,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好吗?也可以写一句鼓励某个同学的话。(动笔写)指名读。结束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在这里,老师祝愿你们通过自身努力奋斗,都能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33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