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1、画杨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1)会认6个生字;(2)会读课文;(3)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a谁读得最棒 b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1)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2)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 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
(一)读第一段,讨论a,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这样要求我 理解:经常,叮嘱 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2,练习朗读.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二),读第二段,讨论b,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我"认为画得怎样 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三),学习下一段过渡: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 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 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 "……是这个样子吗 ""……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程序
教与学
意图
四,齐探究
"……是这个样子吗 ""……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 ----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四) 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五),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一,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二,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12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 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
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 自觉联系起来 .从读中悟写作方法.
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32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