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66

 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邵海林
                  [教学思路]
                  《诚实与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弄碎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诚实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富有发人深省的教育启迪意义。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文章语言、描写手法都极为朴实,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融思想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经线,以语文基础训练为纬线,以重点突破的形式来展开教学,在扎实的语文基础训练中,在挖掘语言文字的涵义中,在学生情感的“感受-体验-升华”过程中,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品读课文、品悟哲理、品味生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主要内容。
                  3、研读文本1——3自然段,体会我的诚实与信任,并通过自己与作者思想的对比,感受作者品德的高尚,实现情感的升华。
                  [教学重、难点]
                  研读文本,在学生情感经历“感受-体验-升华”的过程中,品悟人生道理,并转化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自我
                  1、创设故事情景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吧!好,下面就听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看有什么发现?(故事大致内容:有一天深夜,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路上有路灯,但是仍然看不清楚。有一个人开车从外地回家。快到家时,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就听到“咔嚓”一声。这个人以为汽车出了故障,赶快停了车。一检查,发现右侧的反光镜碎了。他往回走了五六十米,看见一辆小红车停靠在路边,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左侧的反光镜也碎了。这时,他才明白:原来是自己车子右侧的反光镜刮碎了小红车左侧的反光镜。他向四周看了看,看不见一个人……)12345
                  2、情景心理换位,感受真实自我
                  同学们,听了故事有什么发现?故事还没有讲完,听得不痛不痒吧!那现在同学们最想知道什么呢?最想知道这个人后来是怎么做的,是吧?老师在说之前,先想问一问:假如你就是故事中的这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做法)
                  好,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在那种情况下的真实想法和真实做法。那想不想知道故事中这个人的做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19、诚实与信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读课文,不过听有任务:注意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2、听老师读完,同学们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吗?不过读有要求:首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遇到不懂的字、词联系生活或上下文想想意思;第三,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认读词语,理清脉络
                  1、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2、出示第一组词语:驱车、布鲁塞尔、能见度、碰碎
                  (1)练习读准词语。
                  (2)这里面有你不懂的词吗?理解:
                  驱车:本来指驾驶或乘坐车辆。联系上下文,它在本文中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布鲁塞尔:比利时的首都,如今已发展成为欧洲生活条件最好的城市。
                  能见度:眼睛能看见物体的清晰程度。  12345
                  (3)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吗?联系课文内容试试看。
                  3、出示第二组词语:超出、厘米、毕竟、责任、环顾、联系
                  (1)练习读准词语。
                  (2)你能自己用上一个关联词语,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吗?
                  4、现在,你能用上这两组词语把老师刚才说的故事重新说一下吗?不过你们要说得比老师完整,加上故事中主人公的做法,行吗?
                  5、你们真了不起!比老师说得完整,真厉害!其实我们刚才说的故事就是文中哪几小节的内容?对,文中1—3小节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以及我当时的处理情况,这就是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

                  6、同学们看看,4—11小节主要写了什么?你说这篇课文可分几段?怎么分?用“//”做上记号。
                  四、研读文本,引学生情感之体验
                  1、同学们通过刚才自己讲的故事都已知道我当时的处理情况,下面我们共同再来看看这一节。
                  出示:“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纸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跟我联系。”
                  (1)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感想。
                  (2)“环顾”什么意思?我为什么要环顾?
                  (3)字条上写了什么内容?假如是你,你会写什么内容?那作者为什么没有把当时刮碎反光镜的一些客观原因写清楚?(理解“毕竟”、“应该”,体会我勇于承担责任)
                  (4)我在留字条时,有没有犹豫呢?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毫不犹豫)12345
                  (5)我怎么敢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留给一个陌生人,难道不怕对方敲诈吗?(我信任小红车主人)
                  (6)我给小红车主人留下的仅仅是一张字条吗?(留下了诚实与信任)
                  (7)再来读一读这一节,还看出我是怎样的人?(细致,考虑问题周全)
                  2、小结:“我”在大雾天撞到小红车之后,并没有逃跑,虽然小红车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终归是我碰了人家的车,我从心里认识到毕竟责任在我。并用自己的行为,表明了自己的诚实,表明了自己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表明了自己的勇于承担责任。

                  3、指导学生读一至三节,体验“我”诚实的可贵品质。
                  老师被文中“我”的诚实行为深深感染了,我相信也会感染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读这一段吗?
                  教师引导小结:对,应该读出我的诚实、读出我的勇于承担责任、读出我的细心周到、读出我对小红车主人的信任。
                  4、学生练习,指名读。
                  (1)、“毕竟”一词读得多好,读出了我的勇于承担责任。接着读。
                  (2)、“压”的动作很轻,这就是既诚实又细心的我。
                  五、两“我”对照,促学生情感之升华
                  1、同学们,上课开始,我们了解了假如是自己在事情发生之后的想法与做法。刚才我们又学习了文中“我”的做法,体会了文中“我”诚实的可贵品质。那把我们自己与文中
                  “我”比一比,这时,你又有什么想法?如果你遇到这种事又会怎么做?请把你现在的真实想法与做法写下来。
                  2、学生交流。12345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的想法和做法真是好极了。感谢你们,给我们带来这么深入的思考。看来诚实与信任已经深入到你们的心里,融化到你们的血液中。

                  同学们,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为人诚实守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古人提倡做人要懂得“仁、义、礼、智、信”,这“信”就是诚实守信。诚实与信任是人起码的品质,是做人的根本。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人的细微行为中。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才能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人生境界。
                  六、留下疑问,激学生学习之兴趣
                  如果你是小红车主人,第二天看到车上的纸条,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附板书设计:
                  19、诚实与信任
                  “我”
                  诚   信
                         实   任       
                  小红车主人   
                   (搜索课题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 www.diyifanwen.com)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26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