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3岁孩子专注力最有效的方法】练习3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字词句综合练习 。
2写好几个上下结构的钢笔字。
教学重点: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
教学难点: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学习第一部分。
(1)师述: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挺有趣,你想知道吗?自己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吧。
(2)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漂流”和“漂浮”的意思有区别吗?“重新安家”是什么意思?
(3)提出所遇到的疑难,分组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可从“流’’和“浮”,以及联系上下文来分辨区别。椰子树种原来在什么地方,现在又到了什么地方?)
(4)指名说。教师总结:“漂流”指漂在水面随水浮动;“漂浮”就是指漂的意思。
(5)说说椰子树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2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插图:仔细看一看图,你能说说图上画的各是什么植物吗?
(2)指名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和葡萄各是靠什么来传播种 子的。
(3)练习:根据答案,用线连起来。
(4)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题,弄清要求。
(2)自由说。(要求:说清楚)
(3)小组交流、修正。(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交流、互相借鉴。
(5)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6)指名读:及时评价,及时修改。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指名说:它们是什么结构呢?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要使这几个字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5师范写,学生观察。
6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7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同问题,并进行矫正性训练。
板书设计:
练习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成语与儿童诗。
2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重点:读读背背成语与儿童诗。
教学难点: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让学生弄清练习要求。
(2)指导读准字音:自由读,“小老师”领读,并提醒易读错的字;指名读,分组读。
(3)分组合作学习,大概理解成语的意思。
(4)练习:自由练读练背,同位练习互相背诵。
(5)反馈:集体背诵,指名背诵。
2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晨牧》:学生自读;指名读,正音;教师范读,请学生想想诗意。
(2)结合插图讲解:这是写农村孩子早晨上河沿放鸭子的事。
放录音,将诗中描绘的几种声音在课堂上再现,请学生边听边想象。
(3)练习:自由练背,同座位互背。
(4)反馈: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谈话:“点”是楷书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不要小看,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很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候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写一个字忘了写点,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可见点有多么重要。
2指导观察,范写露锋点:①向右下直下起笔;②逐渐按笔;③提笔(笔锋提至中心处);④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学生临写。
3指导观察,范写藏锋点:将点的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他步骤与露锋点相同。12
学生临写。
板书设计:
练习3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2指导学生求救时,语言要清楚、简洁、明了,告诉学生遇到意外事件时不要慌乱,要镇定沉着地开动脑筋,审时度势地想办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求救时,语言要清楚、简洁、明了。
教学难点:学生在遇到意外事件时不要慌乱,要镇定沉着地开动脑筋,审时度势地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教师谈话,揭示话题:学会求救。
(2)学生自读题目下面的一段话。
2指导。
(1)指导观察插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2)说说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意外的事件,人们是用什么方式自救或者求救的。
(3)讨论: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意外事件?遇到意外事件,采用哪些方式可以自救或求救?应当怎样自救或求救?
(4)教师总结:遇到意外的事件不要慌乱,要镇定沉着地开动脑筋,审时度势地想办法,求救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
3练习。
(1)小组合作:模拟一次意外事故,自己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2)教师巡视:有重点地进行指导,注意发现较好的小组,让他们准备在全班表演。
4反馈。
(1)请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表演的内容,尽可能照顾那些胆子不大的学生,让他们有机会练习说话。大家听后评议,教师总结。
(2)请小组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指导后,再请同学上台表演。
板书设计:
练习3
求救时,语言要清楚、简洁、明了。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19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