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幼生字组成的词语。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能讲述故事内容,对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做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课前准备:
抄有部分重点语段的小黑板;
抄有由学生口头填空的小黑板。
教学主流程:
 导入新课。
1、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2、小猪、小牛和小猴各看到怎样的麦子,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一至四自然段。
1、自读2——4自然段。思考:小猪、小牛和小猴各看到一袋怎样的麦子?
   黄灿灿的麦子 饱满的麦粒 上等的麦种
  (1)、黄灿灿的麦子是什么样的?
   (2 )、小牛看得多仔细啊!朗读描写小猴看的句子
   (3 )、什么是上等的麦种?
  (4)、同样是一袋麦子,为什么在他们眼里不一样呢?是土地爷爷发给他们的麦子不一样吗?
    2、他们又是怎样处理各自的麦子呢?
       小猪
(1)、读第二自然段,回答:小猪看到黄灿灿的麦子就想到了什么食品?
      (2)、看到麦子,小猪的心情怎样? 谁来读读小猪说的话?
      (3)、还有哪个词体现了小猪的心情?
       小牛
      (1)、小牛是怎么做的呢?
      (2)、边做动作边读小牛的话。
      (3)、在小牛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优点?
      小猴
      (1)、小猴又是怎么做的?
      (2)、小猴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说说小猴的心里话吗?
 三、学习 五至九自然段。
     1、过渡: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他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猪、小牛和小猴呢?
     2、自读六至九自然段。
     3、他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猪?从哪儿可以看出小猪憨厚可爱?
     4、他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牛?从哪儿可以看出小牛很节俭?
     5、他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猴?
     6、口头填空:小猴      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你带一些回家吧!”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土地爷爷分别对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样的态度?你能说说土地爷爷的心里话吗?
        出示:(1)、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哈哈大笑,说:“            
                                  12
             (2)、土地爷爷点了点头,对小牛说:“                             ”
              
              (3)、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你真聪明!               你真能干!
                                  。
 四、总结。
   1、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
   2、师总结。
作业:1、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板书:
三袋麦子
     小猪    做成食品   憨厚可爱
     小牛  先保存再慢慢吃  勤劳节约
     小猴     种下地   聪明能干
教后反思: 
  《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故事,本课语言朴实,情节生动,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课文讲述了在快要过节的时候,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口袋麦子,面对同样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采用了不同处理方法。一年后,土地爷爷故地重访,并对于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不同举措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评价。课文塑造了三个个性鲜明的小动物形象,反映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本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动物的形象。在教学思路上,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是比他们各自眼中的麦子,当他们看到同一袋麦子的时候,由于他们性格上的区别,因而同一袋麦子在他们眼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二是比他们的处理方法;三是比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通过三次对比,三个小动物的形象便鲜明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了读和说相结合的方法。一般在说基础上,再加强读的训练,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口头填空:小猴      说:“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你带一些回家吧!”引导学生在提示语中填入描写小猴心情的词,在学生准确把握角***感的基础上,再进行读的训练,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说的训练上,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角色的言行来说出角色内心的情感。如土地爷爷“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土地爷爷的笑声包含着什么呢?引导学生去说说土地爷爷的心里话。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86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