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故事|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激发学生从小善于发现、勤于观察,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指名说,板书:听诊器。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块儿写“诊”字。注音:诊,前鼻音,一起读准这个词儿。

  你在哪儿见到过听诊器,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2、你们接触过听诊器吗?知道听诊器是干什么用的吗?

  3、看来同学们知道的知识还挺多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补全课题,加上这几个字,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谁发明的第一个听诊器?

  (2)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

  (3)怎样发明出第一个听诊器的?

  (4)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

  (5)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有什么用?

  4、相信学习完课文,这些问题就都清楚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弄懂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认真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把预习时圈出来的词语自己先读两遍,同桌之间再交换着读一读,相互纠正读音。

  2、检查预习效果

  a、出示:雷奈克 沿着 仔细 分析

  诊断 木管 效果 喇叭状

  谁来读读这些词语?哪些字的读音你要提醒你的小伙伴?生提醒时师相机标部分音节。区别:“状”与“壮”,“郊”与“效”。

  现在,老师给你一分钟快速记一记字形,然后带着小伙伴的提醒自己读读词语。开火车读词。

  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些已经理解了的或是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讨论讨论。

  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读一读。

  b、还有一些词语宝宝也迫不及待地等着你们喊出它们的名字呢!

  出示: 肺结核 心脏 疾病 清楚

  划 铁钉 靠着 胸腔 凑近

  生齐读。强调“脏”是多音字,指名说另一个读音并组词。

  同学们词语读得真是又准又好。下面把这些词语宝宝送入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3、交流: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相机简介:雷奈克是法国著名的医生,曾经是巴黎医科大学教授,他不仅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听了老师的介绍,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位伟大人物的名字。

  (2)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文中哪儿写到它的样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刚才有同学问雷奈克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他是怎样发明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段落。读好了吗?现在能告诉老师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吗?123

  你有一双火眼金睛,一下子就准确地找到了。课文第一小节讲述了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再请人来读一读。

  2、原因我们知道了,那么他是怎么发明的呢?在课文的第几小节?你找到了吗?读一读。

  3、老师觉得你们很会读书,读几遍课文,就把上课开始时提出的几个问题给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那么再回头看看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完成老师这道填空题吗?

  出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的是一名叫________的医生,从两个孩子________的过程中受到启发,通过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的故事。

  同学们发现了吗?将几个自然段内容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出示:

  (1)看到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雷奈克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 )。

  (2)他整日思索,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变化,医生就( )。

  (3)看到男孩们玩跷跷板,他想:铁钉划木板的声音能传过来,如果做一个筒搭在病人的身体上,病人内脏声音就( )。

  你会填吗?

  这儿用了关联词“如果……就……”就一步一步说出了雷奈克的思考。瞧,一个词就贯穿了全文。

  你还能用“如果……就……”说句话吗?

  翻开《补充习题》,我们一起完成这上面的相关题目。

  四、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管”字:上小下大,宝盖头要比竹子头宽,下面的竖要出头,两个横折第二个横折比第一个长。

  2、描红练写,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获得了许多相关的知识。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是什么原因促使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呢?我们来看第1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

  2、知道“肺结核”吗?相机介绍:慢性传染病,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俗称痨病。

  补充:你们知道吗,雷奈克的妈妈在他六岁那年也是死于肺结核病。

  3、看到这样的情景,雷奈克心情怎样?

  为什么十分难过?

  指导朗读:是啊,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而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怎么不伤心难过呢?体会雷奈克心情的沉重、焦虑。

  4、从这里,我们看到雷奈克把病人的痛苦当成了自己的痛苦,时刻放在心上。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善良,有高尚的医德,强烈的责任感)

  5、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把病人时刻放在心上?(板书:整日思索)

  雷奈克整日思索些什么?指名读,齐读。相机理解“异常”。

  过渡:带着这样的问题,一天,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那他是怎么从小男孩身上受到启示的呢?(板书:受到启示)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两个小男孩是怎样玩跷跷板的?雷奈克看到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123

  2、指名回答:小男孩是怎样玩跷跷板的?

  这样做能听到些什么?我们来试一试。

  同桌实验演示:一生在用手指在桌上轻划,一生俯耳在桌上听。再交换听。

  3、你听到了什么?听得清楚吗?整日思索的雷奈克立刻想到了这一点,并为这一意外的发现兴奋不已。我们来看这句话:

  出示句子,朗读: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指导朗读:这句话后用了什么标点?试着读读,读出兴奋的语气。股癣是什么

  4、雷奈克不但这么想,还动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为什么说果然?你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

  5、引读: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后,雷奈克马上跑回医院。他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实验:真是这样吗?我们也来体会一下。同桌合作,用书筒去听对方的心跳。

  此时雷奈克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指导读出惊喜的语气。

  显然就在一瞬间,一个卷起的纸筒使医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这个伟大的瞬间。齐读第二自然段。

  6、雷奈克看到小孩玩跷跷板这个极其普通的现象能加以留心和思考,并能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板书:发现),你从他身上发现了什么可贵的品质?(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就这样,雷奈克每天用笔记簿卷成的筒儿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

  2、想象:在做这一切时,雷奈克又会想些什么?(联系前文、后文。预设:这下好了,可以及早发现人体内脏运动的异常了;有没有比这更方便更有效的东西呢?)

  3、说得真好。正是有着这样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的精神,雷奈克在研究中又有什么新发现?于是他又作了什么改进?(板书:改进)

  4、就这样,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了。听诊器的发明,也使得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胸腔疾病,故他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从图上,我们看到雷奈克医生正用它倾听病人内脏的声音,诊断病情。现在,面对雷奈克医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

  1、看着板书,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吗?

  2、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看看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我们今天的听诊器相比,有哪些异同?

  总结: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听诊器从一开始的一根小木棍到今天这样功能齐全的听诊器,经过了多少的努力。但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者雷奈克最值得我们钦佩。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今天的听诊器。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呢?自由说。

  2、发明创造给我们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记住这些人的名字:

  出示:中国 鲁班锯

  英国 贝尔德 电视

  法国 贝兰 传真机

  美国 斯潘塞 微波炉

  美国 爱迪生 电灯、电影放映机、留声机等1093种发明

  3、激情:你渴望你的智慧之花早日开放吗?你渴望你的创造灵感早日到来吗?那么,就仔细地观察生活吧!多动脑筋,说不定下一个雷奈克、爱迪生就是你!

  课堂板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整日思索

  受到启发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敢于实践

  发现改进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85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