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支点 突出重点]构筑支点 简化头绪——谈《石头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六单元课文《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这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中,激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石头书” 的内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并开始喜欢读科普读物。
二、教学重难点:
《石头书》以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化石的作用,其理解两个孩子与勘探员叔叔的对话,懂得“石头书”的内涵,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是教学该课时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若干;利用科学课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的了解。
说教法、学法
一、质疑导读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一方面可以弄清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疑难,便于随机调整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便于对疹下药,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一、读中感悟法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读通课文,了解大意;读懂课文,入情入境;教师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只在适当处给予点拨,或组织讨论,有助于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努力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学生在积极的阅读中深入探究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质疑导入
1、生共同板书:书,问:小朋友喜欢书吗?为什么?你知道书籍有什么作用?(板书:作用)
2、师小结,问:我们一般见到的书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书上面一般会印些什么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字、画。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叫“石头书”,(师把课题板书完整)
4、 师:课文你读过了吗?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吗?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他们初读课文后一定能知道石头书是化石。)
5、说说你们对化石的了解好吗?(师出示化石的图片,有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等作简单介绍)
6、大家再来看看老师的板书,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书籍的特点,让他们知道书上有字有画,以及书籍的作用,并且及时板书,再简单介绍关于化石的知识,这样就把课文的脉络给理了出来。接着,又鼓励学生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但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东西发生了冲突,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揭开谜团123
(一)教师整合梳理学生所提的问题。
(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针对学生提出了的问题,教师相机整合为三个问题:1、石头书是什么样子的?2、石头书上有字和画吗?3、石头书上能告诉我们那些知识呢?“这样,将不少学生所提的大问题“为什么说石头书也是一本书呢?”这个难以回答全面的大问题,简化成三个方面,有效地串起了阅读课文的主线。)
(二)学生自由朗读全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在深入探究阶段,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读书方式,教师充分鼓励他们采用读读划划想想,利用书上的插图,查字典等,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阅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逐步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悟情感。)
(四)集中交流。
1、解决“石头书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1)指名交流 出示句子:请学生把这句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指导朗读。
(2)说话训练。
(3)请学生和自己的语文书比比。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让学生体会到石头一层一层就像书一页页的。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书。)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1-5)自然段,读出“好奇”“奇怪”的口气。
2、解决“石头书上有‘字’和‘画’的问题。
a、这石头上哪些是字?
(1)生答并上台板书:雨痕波痕 矿物,指导理解
(2)想象省略了什么?
(3)多媒体演示图片, 着重弄清“矿物”指什么?
(4)指导读好6、7自然段对话。
b、书上有“画”
(1)石头书中的“ 画”在哪里呢?学生交流,上台板书:树叶 贝壳 小鱼
(2)多媒体演示有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图片。
(3)课件展示“化石”形成。
(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优势,课堂上用图片、录象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矿物”“化石”,这样,才能深刻理解“石头”作为“书”的涵义,激发他们探索的愿望,为下文学习作下了铺垫。)
(3)指导读对话8、9自然段
c、说话训练。还是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本文以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化石的作用,其中认识化石上的“字”和“画”是本文的重点。在这一板块设计中,老师放手让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多样化阅读理解文本,采用先读,再找出“字”和“画”,后随机进行交流、点拨。学生在欣赏形象的画面中,在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深入了解到石头书上“雨痕、波痕、矿物以及化石”就是字和画,正如“书”的特点一样,从而理解“石头书”的内涵。)
3、解决“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知识”的问题。
(1)请学生交流: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
(2)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勘察员叔叔为什么会有这样丰富的知识的?初次体会石头书作用大。
(3)引出理解词语“刨根问底”
(4)引导学生当一回“我是小小科学家”。
(请学生把从书上、课外得到的有关化石的知识或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先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这样的一个环节能再次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参与热情,体现了学生课外预习的成果。)123
(5)出示句子齐读: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学习颇有兴趣与动力,在这第二板块的设计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了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展示。学生按一定方法谈读书收获后,根据发言整理板书,头脑中深刻建构了石头书的“字”、“画”、“价值”的轮廓,从整体上真正建立了对石头书的印象,课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了。)
三、归纳总结,课后延伸
1、 今天,大家和川川、磊磊一起“刨”了石头书,你刨到了什么呢?
出示句式:我们知道了因为 ------------------------------,所以我们把石头叫做石头书。
2、 师根据板书练习归纳。
(首尾呼应,整篇课文的学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也是对全文重点的总结)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4、 再出示课文最后一节,说说对这里的“读”的理解。同时加深领会“刨根问底”的含义。
5、 教师小结: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看来化石就像是地球的日记,里面有很多奥秘还等待你们去探索。我们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也能学到许多知识。真可以说“生活处处皆学问”。
6、 课文上完了,你会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
  (语文是一门开放的课程,它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把教材变得丰厚、立体,需要教师大胆地放手。每个学生的能力、个性都有不同,让学生给自己留作业。让他们视自己的能力、兴趣而行,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作业,并获得不同基础上的进步。)
附:板书
               17、石头  ===!==书(学问多)
一层一层      一册
雨痕 波痕 矿物  有字
树叶 贝壳 小鱼   有画
 ……  ……  ……    有……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65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