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查\无字词典\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会查“无字词典”》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用钢笔写好生字词,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学会运用联系事物.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语,懂得“无字词典”的意思。 3朗读课文,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运用联系事物.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好习惯,学会举一反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联系事物.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语,并能举一反三。教学准备: 找几个没学过的词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词典大家会查吗?说说你是怎样查词典的?可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学会查“无字词典”》,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呢?(“无字词典”是什么?怎样查?为什么查?)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再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借助拼音把课文生字读正确.读通顺。三检查初读效果 1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发音。强调“撞”的读音。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指导读长句。 3、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四尝试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仔细阅读课文 2思考(1)课文有那些词,你不理解,请用横线划下来(2)读课文,说说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并把有关句子划下来生自学完后,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生自学生字。 1、教师指导“聪”的记法。“用耳去听,用眼去看,用嘴表达,用心去记”这样才是“聪”明的学习方法。 2、其余生字学生用五步识字法自学。 3、《习字册》中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激发兴趣 1开火车读词。2提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二、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1至5段,想想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1)小组分角色读1至5段,讨论爸爸和聪聪对“骄阳似火”的解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师小结:爸爸的解释词语的方法是联系生活.联系实际,这样理解词语,比较方便.形象., (2)引导学生用眼前事物解释“骄阳似火”,拓展练习。 2、指名读课文6-8段。说说爸爸是如何联想到“惊涛拍岸”的?指导看图,体会词义,指导读好“只见……声音”,读出“惊天动地的声音”。指名读聪聪的话,说说,聪聪现在会想什么? 3、比较爸爸两次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有何不同?你懂得了查“无字词典”的办法了吗? 4、指导学习第九段 1)学生自己读第九段,思考爸爸的话,从爸爸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小结:查“无字词典”有利于我们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三、定向质疑合作学习 1读了课文,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能解答的自己解答,不能解答的,大家相互解答,教师相机指导. 四、拓展思维, 举一反三 1分小组交流收集有关词语.,运用今天所学的解释词语的方法,解释相关词语,大家相互补充.更正. 2你还知道那些词语,可以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进行解释. 五、复习生字词,重点指导难写的词语,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七、作业:写生字词.朗读课文.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解释三个不懂的词语. 板书: 2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先提出词语用眼前事物解释 爸爸 惊涛拍岸 先感受生活再与词语对照 真正理解词语.不仅……还要……123456789

课后反思:本课中学生对查“无字词典”的方法还是较容易掌握,但是对自己提出的什么是“无字词典”就有点说不清楚,这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借助本课“山崩地裂”“烈日当空”“意味深长”这几个词语,让学生现学现用的查了“无字词典”,效果较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写一段话,描写夏日炎热的天气,并用上“骄阳似火”一词。4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二.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它们的结构和笔顺。了解单个字在词语里的意思。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 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过渡:这词典可真好,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你们知道吗?还有比这更好的词典。2. 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3. 设疑。(1)“无字词典”指的是什么?(2)怎样查“无字词典”?二、 初读课文1.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每句话。2. 指名试读课文。(卡片正音)提醒学生读准下列字音:查(cha)   词(ci)   聪(cong)   释(shi)蹦(beng)   蔫(nian)  撞(zhuang)  甭(beng)3. 范读课文思考讨论:“无字词典”指的是什么?三、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 教学生字字形。(1) 引导学生用熟字记忆。熟字加偏旁:司——词   石——岩   总——聪熟字换偏旁:但——查   桥——骄   泽——释   继——断(2) 指导“典”的书写笔顺。  典:2. 指导书写。词、聪、骄、释、涛,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四、 细读第一自然段(1) 指名读(2) 读后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什么?五、 细读二至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1)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2) 聪聪是怎样回答的?(3) 聪聪的回答对吗?六、作业设计1. 练读课文。2. 抄写生字词 3 组词 查( ) ( ) ( ) 旅( ) ( ) ( ) 涛()()()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 复习检查1.  抽读生字卡片。2.  组词查(    )    断(    )    释(    )但(    )    继(    )    泽(    )二、 细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 各自朗读课文 1、 读后讨论:(1)、爸爸问聪聪“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2)、聪聪回答,骄阳似火就是强烈的阳光象火那样热。(3)、聪聪的回答是对的。 2、 继续讨论:(1)、爸爸笑了笑是表示满意吗?(不满意)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是从“你这是背词典上的解释”看出的,因为这是批评聪聪的话)  (2)、最好的解释是什么呢?(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焉了)“晒焉”是什么意思?(本来翘着的叶子被太阳晒得低下头来)从“晒焉”看出什么?(骄阳似火)     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3)、谁能将爸爸的一个反问句换个说法?为什么用反问句呢?(表达一种肯定的语气)  (4)、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聪聪的解释来自于词典,爸爸的解释来自生活,爸爸的解释比聪聪的解释更具体、更直接)  (5)、题目中的“无字词典”指什么?(指生活)查“无字词典”是什么意思?(到生活中去寻找正确的解释) 3、 指导朗读。(1)、爸爸问话中的“骄阳似火”要读重音。  (2)、聪聪的话要读出背书的语气。  (3)、爸听到聪聪回答说的第一句话,要带着批评的语气读。  (4)、“晒焉”要重读。  (5)、爸爸读的最后一句中要突出“还要”一词。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三、 细读第6~8自然段。1、 自由轻声读第6~8自然段。思考: (1)、爸爸和聪聪来到海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爸爸想起了什么? (3)、聪聪为什么高兴得嚷起来? 2、读后讨论: (1)、(只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山崩地裂的声音) (2)、(爸爸想起了“惊涛拍岸”一词) (3)、(因为聪聪看到眼前的一切与“惊涛拍岸”的意思太像了,他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4、 继续讨论:(1)、“惊涛”指什么?(使人吃惊的汹涌波涛)  (2)、眼前的波涛使人吃惊。因为它不断的涌来,撞击的浪花很高很高,撞击的声音很响很响,给人以山崩地裂的感觉)  (3)、词典上的解释与用眼前的情景来“解释”相比,哪一种最准确?为什么?  (用眼前的情景来“解释”最准确。因为眼前的“解释”表达了“惊涛拍岸”的真正含义)     板书:涌  撞  崩——惊涛拍岸 5、 指导朗读。(1)、第一句语速要快,语调要重,语气要惊讶。  (2)、聪聪的话要以完全赞同的语调读。     指名朗读,自由练读,齐读。四、 细读第9自然段。 1、 指名读。 2、同学们,你们觉得需要理解哪些问题? (1)、“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 (2)、“不仅……还……”说明什么? 3、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1)、  (“意味深长”表明爸爸说的话道理很深刻)  (2)、  (“不仅……还……”表明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4、深入讨论: (1)、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到生活中寻找解释,给人以更真切、准确的感受) (2)、怎样查“无字词典”?   (一是围绕词语寻求生活体验;二是将生活体验与相关词语对照)五、小结:词语、句子、文章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要理解词语、句子、文章,都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寻求最准确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六、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2.  用“骄阳似火”说一段话。七、教学后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常把“似”的读音搞错,要提醒他们注意。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区别“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理解查“无字词典”的重要作用。让他们知道,学习语言如此,学习其他知识也是如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  晒蔫 涌  撞  崩 ——  惊涛拍岸 综合练习一. 组词娇( ) 查( ) 聪( ) 释() 骄( ) 香( ) 职( ) 彩( )二、仿照例子,正确搭配词语例:波涛滚滚 波涛 波涛 例:一蹦一跳 蹦 跳 蹦 跳三、选词填空 1.强烈 激烈 热烈(1)( )的太阳照在身上,像火烧一样。(2)他话音刚落,会场里响起了一阵( )的掌声。(3)课间,我们不要参加( )的活动。 2.情景 情形(1)看了海面上滚滚波涛撞击在岸边岩石上的( ),就叫人想起“惊涛拍岸”这个词语。(2)他把事情的经过( )向我讲述了一遍。四、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完成练习 1.爸爸 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 一个词语的意思, 要会查有字的词典、 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啊!” 2、爸爸讲的“无字词典”是指 3、爸爸这段话的意思是,我们学习语文要向 和 两个方面学习。123456789

教学方案

[预习评估]

一、信息搜索。

词典分“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有字词典”指用来查找词义的工具书,解释比较笼统,如:《新华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里的学问,解释比较具体,比“有字词典”中的解释更能给人以真切、准确的感受。

我的信息:

二、朗读与思考。

1、朗读。

——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聪聪和爸爸来到大海边,只见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我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语,你看眼前这情景像不像?

——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

——不仅应当从书本中学习,而且还应当从生活中学习。

2、默读课文,思考:

——课题中的“无字词典”为什么加上引号?

——爸爸怎样帮助聪聪理解“骄阳似火”这个词语的?

——爸爸怎样帮助聪聪理解“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

——爸爸最后对聪聪说了什么话?

——“无字词典”在文中指什么?

三、完成下列练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无字词典(cí chí) 骄阳似火(sì shì) 晒蔫(yiãn niãn)

旅行(lǔ lǔ) 聪明(cōng chōng) 山崩地裂(bēn bēng)

烈日当空(dāng dàng) 嚷起来(lǎng rǎng)

2、选择带点字的意思,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1)长:①长度;②长处;③两点间距离大。

意味深长( ) 长跑( ) 取长补短( )

(2)当:①担任;②向着;③主持,掌管;④正在(那时候,那地方)。

烈日当空( ) 当选( ) 当家作主( ) 当众( )

3、读课文,摘录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文本对话]

聪聪:这篇课文通过爸爸和作者“我”暑假旅游旅游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告诉我们:理解词语意思,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明明:是的,在预习的时候,我明白了课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第二至八自然段写爸爸引导聪聪准确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含义;第九自然段写爸爸用意味深长的话教育聪聪要学会查“无字词典”。

聪聪:你说得很准,课文重点写了爸爸引导聪聪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不同的是“骄阳似火”是先提出词语,后引导聪聪观察身边事物,而“惊涛拍岸”则是先引导聪聪观察事物,再引出词语。

明明:是的,预习时,我作了如下概括:

骄阳似火——晒蔫

涌 撞 崩——惊涛拍岸

聪聪:这篇课文共有一类生字9个,二类生字10个。

明明:谈到字,我觉得下列字的读音要注意:

蔫( )是鼻音n,不是边音l;

撞( )查( )释( )都是翘舌音,蹦( )崩()聪( )为后鼻音。

明明:是的,在书写这些生字时,要特别注意下列字:

“典”的笔顺为

“词”、“聪”、“骄”、“涛”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聪聪:记这些生字方法很多,我们不妨让博士爷爷教我们一招。

博士:今天教你们的是谜语记字法。通过猜谜来记字形,如山底作业(岸),山下有矿石(岩) 123456789[自主学习]

语段一:

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学与练:

1、比一比,再组词。

烈( ) 晒( ) 释( ) 骄( )

列( ) 洒( ) 择( ) 娇( )

2把这句话换一种叙述方式,句子原意不变。

3照样子,写句子。

[1] [2] [3] [4] [5]  下一页烈日当空

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同学们喘气的声音都听得见。

语段二:

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啊!”

学与练:

1、“有字的词典”指的是 。“无字词典”指的是 。

2、爸爸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我们懂得学习语文要向 和 两方面去学。

3、读一读下列句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使句子更具体、贴切。

(1)爷爷( )地说:“落后就要挨打。”

(2)妈妈( )地说:“今天天气较冷,你应该多穿点衣服。”

(3)老师( )地说:“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错误。”

4、造句。

不仅……还要……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

综合学习:

一、读大自然的书。

1、人类的文明从大自然里开始,人类的心灵从大自然里得到滋养,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里萌芽。我们观天地无言而学会谦卑;观水学会柔弱的智慧;观星体运行学会刚健;观四季分明学会秩序;观小花小草欣欣向荣,感悟生命的美好;观万物怡然自得其所而明白生命的落脚处。

2、大自然的语言

金益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睁开眼睛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

不就像黑色的“逗点”?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

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2] [3] [4] [5]  下一页>大树如果被砍倒,

你会把年轮发现——

一年只长一圈,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

鱼鳞上也有圆圈——

一圈就是一岁,

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

嵌在喜马拉雅山脉。

这是在告诉人们: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的语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实践活动:

二、组织一次“查‘无字词典’比赛”活动,准备一定数量的词语,联系生活说出意思。

示例:

电闪雷鸣: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

风平浪静:没有一丝风,水面上很平静。

倾盆大雨:雨下得非常大。

一尘不染:非常干净,一点灰尘也没有。

垂头丧气:低折头,叹着气,十分沮丧。

三、照样子,把图与对应的词语连起来。

(课本第24页) [能力训练]

基础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ci dian jie shi li jie

( ) ( ) ( )

lǚ you yi wei shen chang

( ) ( )

2、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bei ( )

bei ( )

kong ( )

kong ( )

3、选词填空。

强烈 情景 情况 热烈 猛烈

(1)总书记的话音刚落,就响起了一阵( )的掌声。 123456789

(2)李刚看到奶奶这( ),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3)( )的太阳光照得大地发烫。

(4)一阵( )的炮火打得敌人不敢上前半步。

(5)你只有把( )说清楚,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填空。

(1)爸爸说的“无字词典”是指 ,我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会,如 。

(2)学习本课后,我知道,学习语文不仅

还要 。

能力提高

1、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干干净净

兴致勃勃

2、读读下列词语,一边读一边想象词所描绘的景象,并用笔画出来。

倾盆大雨 崇山峻岭

3、读一读,想一想下列句子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x”。

(1)猛烈的太阳光像火一样热。( )

(2)星期天,我们背着旅行包,带着太阳帽高高兴兴地去旅游了。( )

(3)要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 )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作者是李白。(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拓展阅读

蜜蜂引路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他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了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积累]

1、比一比,再组词。

谈( ) 密( ) 蜂( ) 领( )

淡( ) 蜜( ) 峰( ) 岭( )

2、选词填空。

竟然 果然

(1)中午天气阴层层,不时响着雷,下午( )下起雨来。

(2)生日那天,我没有请明明,明明( )也来了。

发现 发明

(3)爱迪生( )电灯。

(4)我在树林里( )一间小茅屋。

[感悟]

3、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1)、“向导”是干什么的?文中的“向导”指什么?

(2)通过这件事,你从列宁身上学到了什么?

[运用]

4、你问过路吗?写一段话,把你问路的过程说说。

[nextpage]

教学实录及后记

学会查“无字词典”(第一课时)

这是一篇学生比较喜欢读的文章,因为文章的趣味性很强。我吸取了上第一课的教训,在上第一课时的时候我没有多讲什么,而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认识课文。

一读(轻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默 读): 划出你不理解意思的句子。很多学生都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划了出来,我就借此机会教学生理解了“意味深长”,像这种意思比较深刻,很难理解的句子,我们就可以用“意味深长”来说!比如老师和小朋友讲道理的时候,小朋友们就可以说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请大家想想,“意味深长”还可以用在什么时候?有一个学生联想到了《奶奶的白发》这一课,文中奶奶摸着我的头时,可以用奶奶意味深长地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另一半是你爸爸给的。”当即我就给予了表扬,鼓励孩子们要像他学习。 123456789

三读(指名读):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通过预习时我布置的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在课上经过那么多的朗读,基本上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说到聪聪在爸爸的指导下,理解了“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意思时,我又让学生找找哪些自然段是在理解“骄阳似火”,哪些自然段是在理解“惊涛拍岸”,这样就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时也教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自己分析。

整堂课,学生学的非常高兴,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感觉老师没有牵着他们走,那些知识全是由他们自己读书读出来的!

第二课时教学片段(一):

师:孩子们,文中的爸爸通过周围的事物巧妙地理解了“骄阳似火”的意思,请大家开动一下小脑筋,还有什么样的情景也可以解释“骄阳似火”呢?

生小声讨论。

生1:夏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买新衣服,大马路上真热啊!连柏油都变的软绵绵的,这也是对“骄阳似火“很好的解释。

生2:暑假里,我去乡下奶奶家玩,看到奶奶家的小狗热得趴在墙角直吐舌头,我觉得这也是对“骄阳似火”的解释。

师:看来这些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词语了,他们平时肯定仔细观察了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教学片段(二):

师:你们见过“山崩地裂”的情景吗?

生:昨天晚上爸爸给我放的《宇宙超人》里面有!那个怪兽出现的时候,大山塌了,地上也裂了一个大口子,当时我就想起了“山崩地裂”这个词语来了!

生:上学期我们学《沉香救母》的时候,钱老师给我们看和课文有关的录象,当沉香举起神斧劈开大山的时候,大地都好象要裂开一样,我觉得那个情景也可以用“山崩地裂”来说。

师:这两个小朋友说的真好!他们学习语文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孩子们,原来在动画片中也藏着学问,把以前的课文和现在的课文联系以来也能学到新的知识。

师:接下来谁来读读老师手里的这张卡片?(出示:倾盆大雨)

指名读,齐读。

师: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谁见过?

生:上个星期六,我们这下了一天的雨,中间有一段时间的雨特别大,我妈妈去买菜,衣服都湿了呢!

生:暑假里,台风来的时候也下起了倾盆大雨,那雨下的真大!我在家里从窗户里望出去,外面都是一片灰蒙蒙!同时还伴随着电闪雷鸣呢!那雷声可响了!我吓的躲到被窝里去了!

学生笑!

教学后记:谁说孩子自己不会学习的!整堂课我的话不多,大多数 声音都来自孩子们!最让我觉得高兴的是,在那个学生说完电闪雷 鸣以后,又有个孩子举手,用一种热烈的非常执着的眼神看着我, 我就让他起来发言,他说:“我们教室里现在讨论的这么热烈,我觉得可以用‘热闹非凡’来说!我还想告诉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 现象并不一定都是用来解释和自然现象有关系的词语,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呢!”听了他的发言,我自己当时都有稍微的一楞!因为在备课的时候,我无意中列出来的词语都是和自然现象有关系的,而现在这个孩子帮我和学生提了个醒!当时我就带头鼓起了掌,我相 信,这个孩子说的这句话比我的效果要好一百倍!

教材研读

课文的题目就很吸引人,字典是学生熟悉的,在第一学段他们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查字典方法,正是由于有这个经验,他们才可能对学习本文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重视题目的教学是必要的,在回忆和猜想中激发深入课文的热情。但操作时,要注意引号的作用,要让学生比较充分的探究。课文主要是教学解释词语的方法,但用一个小故事做载体,就有了趣味。123456789

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再在读书中解决问题,该是应有的做法。因此,给学生读书后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想有两个问题也应是他们的问题,也需要他们通过读书来完成:一是理解“无字词典”,二是怎样查“无字词典”?先看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的,再结合课文的实例试着去总结方法。

由具体到抽象,再由课堂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己也一定都有这样的例子和体会,给时间让他们也说说自己经历的相似故事,也可以写下来。那么,“大语文”、“学习就是生活”这些观念就能逐步在他们的头脑里形成。

当然每一课都要重视识字和写字,尽管到了三年级,这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教师在关键处点拨,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并注意积累一些好的词句。

教学回顾及反思

无字词典多美丽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回顾

学习第二课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很顺利,学生对于生字掌握的很扎实。对课文理解得也比较好。在课初看题目提问题,提出来的“无字词典”是什么样的?“无字词典”到底有没有字?题目中”无字词典“这四个字为什么用引号引上等几个理解文意的关键问题也都在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一一得到了解决。

  这一课,可以说是我接班以来,上得最顺利的一课,只是在读课文的时候,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地做到“字字入眼”,读的时候有丢字情况,需要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加强训练。

  在理解什么是“无字词典”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爸爸是怎么帮助匆匆明白“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这两个部分。分别提出里这样几个问题:

  1、爸爸说:“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里……”爸爸是怎么知道树上的叶子晒蔫的?(学生回答是看到的)

  2、你怎么知道爸爸是看到的?(学生丛书中找到答案:书中写了“你看”引导学生要重视课文,理解课文。)

  3、爸爸告诉了聪聪“惊涛拍岸”这个词的时候,是爸爸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学生划出相关的句子)

  4、“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爸爸分别是看到了什么才说的?”骄阳似火“这个词语是爸爸解释得让你更明白?还是聪聪的解释?

  就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了原来“无字词典”就是我们这个大自然就是这个社会。

  本篇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了生字,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就可以的。在教学要求中提出要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利用了两个资源来训练学生从“无字词典”中学习知识。

  (1)回忆暑假经历  暑假里一些学生跟随父母去了很多地方,我让学生们回忆去过的地方,你在哪里看到什么的时候,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说?

  一个学生说半夜坐火车睡不着看到车窗外就只有远处的灯亮着,一个人也看不到,车里很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想起了一个词“夜深人静”

  另一个学生说跟妈妈去草原到了草原上看到草原那么大都没有边,想起了一个词语“一望无际”

   (2)看窗外  有些孩子假期里没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去游玩,对于这个训练说不出来,我就让学生们看窗外,此时窗外,蓝蓝的天淡淡的,几乎没有云,天很高很远,风轻轻地吹拂着校园里高大的杨树。学生们观察了一会纷纷想到了“万里无云”“挺拔”“海阔天空”等词语,并模仿着课文中爸爸的样子通过自己亲眼看到的感受比较准确地进行了解释。123456789

  最后我问学生:“学习了这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我学会了什么是无字词典,我知道了要多观察,我知道了怎样不用查词典理解词语!

  在以后跟学生的接触当中,我觉得还要充分利用时机,指导学生多睁大明亮的眼睛,多留心观察,多从大自然和社会这个丰富的“无字词典”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们在生活中也去学习。

时守礼老师的教学设计

从孩子的生活入手 逐层建构对“无字词典”的认识

——《学会查“无字词典”》第二课时教学谈

三年级处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阶段,三年级孩子的思维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的教学设计仍然要以形象直观手段为主。当我们的教学不能激起孩子思维的火花、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开学这短短几日来,无形中总认为孩子已经上三年级了,总想用高年级那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孩子自主学习,实践证明效率是低效的。当我们的教学不能触动孩子的心灵时,课堂显得那么呆板,没有生机,孩子只是在机械操作老师的命令,他们眼睛流露出失望、迷惑的光芒。他们对抽象的问题理解能力还很差,对文本仍要以感悟为主,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仍然主要借助表情、动作、感情诵读(声音)来表达内心独特感受。

——对自己三年级教学的一点反思及忠告

一、教材分析

课文2——5节介绍了爸爸是怎样帮助聪聪联系生活理解“骄阳似火”这一词语的,这是由词联系到景的方法。6——8节介绍了爸爸是怎样帮助聪聪理解“惊涛拍岸”这一词语的,这是由景联想到词语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孩子通过感情诵读感悟词语所描绘的景象,并积累词语是教学重点所在。认识联系生活情景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知道什么是“无字词典”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生活化、形象化,直观易懂。文中聪聪与孩子们年龄相仿,易于孩子们接受。同时课文彩图再现了词语情景。孩子们对词语所描绘的景象也有深刻体验。

三、教学设计

第一块:创设情境 直扑重点段

首先联系生活导入文本情境:暑假刚刚过去,小朋友们,你觉得暑假中的天气怎样?暑假里,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那一天,天气怎样?(随手画出简笔画:太阳公公发射出耀眼的光芒。)并说说看到太阳公公想到什么。

第二块:品读2——5节 初步认识“无字词典”

第一层:激趣自由读:聪聪和爸爸看到太阳公公想到些什么?生自由读初步体会。

第二层:分角色读,读中引导感悟“骄阳似火”之意,并通过读表达对词语的理解。

1、“背书似的说”是怎样说,想象聪聪回答爸爸问题时的神情。

2、借助简笔画体悟“晒蔫”一词的表象,并通过读加深体会。

第三层:比较,体会“无字词典”的妙处。

听了聪聪和爸爸的解释,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第四层:联系生活,拓展解释,进一步认识“无字词典”

除了从“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蔫了”知道“骄阳似火”的意思;还可以从哪些情景感受到“骄阳似火”?

(第一块板书强化:骄阳似火<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太阳光像火

第三块:品读6——8节 进步认识“无字词典”

第一层:借助彩图导入情境:他们来到海边看到什么?出示彩图,引导孩子说说海边情景。并过渡:聪聪和爸爸在海边想到些什么?自由读体会。123456789

第二层:指名读,读中引导感悟“惊涛拍岸”之意,并通过读表达对词语的理解。

1、6节借助彩图、动作感情读。

2、此时,如果你站在海边,看到这样情景,心情怎样?读出自己感受。

3、读好“惊涛拍岸”一词。

第三层,出示情境选词语。

第四块:品读9节 明确认识“无字词典”

首先指名读,然后说说“无字词典”在哪儿?是什么?

在补充词语联系生活情景说说。

第五块:围绕“骄阳似火”写一段话。

[5] 12345678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50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