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上视频课】北师大版三上《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热那亚少年身在异国他乡,穷困潦倒却不忘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应时时刻刻把祖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并受到感染与教育。
    2.在理解热那亚少年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4.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
〖教材分析〗
    故事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容易吸引孩子读下去。教学本课以读为本,带领学生随着故事发展的层层深入,故事的描写生动传神,极具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就故事的描述展开想像,能把学生带进故事情境,使学生在读书时身受感染,获得情感升华。本课的生字较多,要指导学生随文识字,以词语为单位整体识记,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阅读的过程中渗透、点拨。
〖学习活动〗
   (一)预习活动
    一星期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渠道,了解《爱的教育》这本书。
    (二)创设情境  组织交流
    教师从《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背诵其中的一段话,请学生说出它的出处,引入交流活动。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书中的哪些故事,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给同学听。
  (三)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孩子们,100多年来,《爱的教育》这本书一直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意大利的爱国少年》这个故事(板书课题),我们一起读读故事,看看有没有人能把这个故事编成能吸引同学们的课本剧。
  (四)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老师读读课题,听听老师怎么读,从老师的读中,你们听懂了什么?
  教师读三遍课题,每一次分别重读“意大利的”“爱国”“少年”,引导学生从教师的三次读中明白:故事的主人翁是意大利人;意大利少年爱自己的祖国;故事中的人物年纪不大。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插图上的人物揣摩少年的年纪。
    2.读过这个故事的同学,你们觉得该怎么读课题才合适?呆会儿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先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再想想谁说得有道理。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学过的识字法解决生字,把课文读流利。
    4.老师想了解一下有多少同学能流利地把故事读下来?开展同桌互检活动。
    5.在了解到学生能流利读文之后组织交流活动,通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讲的是意大利少年在乘船回国的途中,用自己的行为维护祖国尊严的故事,知道读课题时突出“爱国”。
  (这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促进学生思考比教知识更重要。课题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探究的兴趣。)
(五)自主读书引发共鸣
    1.刚才读书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同学读得特别投入,谁在读书时融进了自己的感情?比如说,读到“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国外”你心里想到了什么?123
    2.读书的时候想像故事的情景,想像故事中人物怎么做,怎么说,怎么想,就好像这件事情活生生地发生在自己的眼前一样,就会受到感动,或者还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热那亚少年。每读完一段,停下来想像一下,把感动你的句子多读几遍,作个标记,反复读几遍,想想怎样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或试着用铅笔把你心里想的在旁边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3.学生充分地默读或轻声读课文,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想。教师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并在巡堂过程中及时地根据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给予激励。
    4.自由交流:引导学生或提出问题与同学探讨,或互相交流读书心得。
    (课堂应该是学生读书思考的地方,不是老师说教的地方。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把书读到心里去。)
  (六)精读感悟抒发感情
  品读故事的第一部分
    1.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个故事?教师请一学生读故事,当学生读完第一部分时叫停。
    2.读后评议。
    3.这个故事的开头讲的事情挺复杂的,谁能简单地给我讲讲吗?或者用哪几个词语来给我一些提示?
    引导学生读懂热亚那少年的身世:船从哪开到哪?乘客中有哪国人?十一岁的少年为什么独自搭上了这条船?引导学生抓住“拐卖、虐待、逃跑”来读懂少年的身世。
    4.读这个部分时,谁有什么感受或问题?想和大家说说吗?
    设想学生有以下情况:学生同情少年的悲惨身世;憎恨拐卖他的人贩子、虐待他的戏班老板;庆幸少年逃脱魔掌;佩服少年的勇敢机智等。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读书的感受。
品读故事的第二部分
     1.过渡:后来故事怎样发展了?引导学生抓住“询问、扔、捡”来简要复述。
     2.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一部分故事?
     3.读后评议。
     4.评议过程中相机出现以下的句子的了解并朗读指导:
    (1)那些人听了,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很响地扔在桌上:“给你,拿去!”
     如何叹息?议论什么?喝了酒的人怎样说话?对少年的态度怎样?怎么读这个句子?提醒学生体会标点符号。
  (2)他的衣服太破了,还想给父母买点什么,这两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
     谁有什么感受?怎么读这个句子?联系这个句子和上文,用以下的句式说说:少年需要钱,他_________.                                                                     。123
    5.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还要相机指导理解“衣衫褴褛”(联系生活实际、看图)“身世”“遭遇”。  (联系上文信息,对比)
    6.是呀!他要填饱肚子,换件衣服,钱对于他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所以,他(捡起了钱。)就是捡起的只有一点点钱,他的内心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给父母买点什么。)我们再读读这一部分,好好体会体会,读完后,想写点什么就写一写。
  品读故事的第三部分
  1.故事还在继续发展,紧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看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上表现的事情,有助于学生形象地体会故事内容。
  2.这个故事如果要排成一个课本剧,这个地方恐怕是最难的,人物的语言该怎么说?你们能说好吗?你们可以自己先练练,练得差不多了,找同学听听,互相议议。
  3.组织练读后的交流评议。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评议过程中相机出现以下的句子的了解并朗读指导:
  热那亚的少年跳下床,站直了身子,大义凛然地说道:“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
  指导时注意联系上文“一旁的帘子突然拉开,一把硬币扔了出来,劈头盖脸地砸到这些人的头上、肩上。”体会,并重点体会“扔、砸、跳、站”这些动词;注意结合看图来体会;注意体会标点符号;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好“金钥匙”。组织学生自由练读、评议读,再自由读这个句子
  5.分角色读第三部分。
  6.假如你是这艘船上乘客之一,目睹了这一幕,你心里会想到什么?或对少年说什么?或为他做什么?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72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