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寓言二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小学语文第5册  寓言二则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学生 初次接触,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方法的指导。但故事都配有译文可供帮助理解,小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故事内容生动有趣,学生也乐于学习。
3.教学内容分析
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之一是:“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因此,学习本课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一是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二是对照注释或通过查阅工具书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三是明白故事中所揭示的道理。
4.教学目标
  ⑴、理解寓言的内容,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⑵、以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⑶、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理解寓言的内容,初步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默读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的能力。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 师生共同学习寓言《滥竽充数》:
   1、 老师出示乐器:竽。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可以提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寓言二则中其中一篇就和这个乐器有关,你们猜猜这个乐器是什么?)在学生的发言声中老师板书:寓言二则和《滥竽充数》
     点评:出示乐器:竽有助于突破难点,解决学生容易将“竽”写成“鱼”的问题。
   2、 (课件放有关竽的音乐)师说:我们首先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滥竽充数》。打开书:15页,自己读寓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生词,可以借助字典、词典,也可以两个人共同学习。
     点评: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字词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学生自己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 小结刚才的学习情况,问:有没有需要大家共同解决的生字?(不能学生自学后就置之不理,在这里还要体现教师的作用,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要予以帮助。)
   5、 两个人互相读课文:检查是否音准句通。(对自学环节的反馈)
   6、 默读课文:(1)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默读学习。)
     点评:课标中指出:在中年级段学生要初步学会默读,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同时在默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
   7、 学生汇报:
    (1)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的读。比如:学生说:我从第一句“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知道了齐王是个喜欢吹竽的人。老师就可以引导说:那你把你知道的读出来,让大家听出来。(注意: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了问题,尽量让学生去回答学生的问题,必要时可以全班一起讨论,老师不要急于讲解。)
    (2)如果学生没有谈到对题目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对题目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表示自谦。)12
    (3)在学生汇报讨论的过程中出现板书。
   8、齐读这篇寓言,边读边思考:学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9、师小结:看来寓言小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历史,还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下面我们就一小组为单位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掩耳盗铃》。
  二、 小组合作学习寓言《掩耳盗铃》:
   1、 课件配画面和音乐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这则寓言的学习兴趣。)
   2、 出示学习提示:
    (1)自己或小组共同解决生字词。
    (2)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则寓言。
    (3)组内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 小组学习,老师巡视指导。(有表演的组老师可以提供小铃铛。)
     点评: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自主学习可以是个人来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在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让孩子学会合作。在这个环节中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三、 课外延伸: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可以说题目,也可以简单介绍故事内容,或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8.课堂练习
说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可以说题目,也可以简单介绍故事内容,或这个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三百人:充
                一听之:逃
          《掩耳盗铃》 自欺欺人本资源
9.作业安排
 1、 把今天学的两则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
 2、 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可以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乐器竽;有关竽的音乐;铃铛;课件。
11. 自我问答
怎样让学生成为每节课的主角?
我采用了各种方法实验后,认为让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课文中的含义课堂教学效果较好。这一节语文课上,我向学生提出: “以前都是老师在教你们学,现在让你们教老师学,行吗?”刚开始,班级里一片寂静,谁知过了一会儿,在同学们的互相疑问转为肯定的眼神中,在个别大胆的孩子的带头下,全班同学跃跃欲试。我问:“今天我们学什么?”同学们齐声回答——《寓言二则》,然后同学们委派一名学生上黑板写题目,那一笔一画,极其认真,还真有老师的架势呢!我趁热打铁,“什么是寓言?‘则’又是什么意思呢?”孩子们纷纷举起手来,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与快乐,嘴里不停地喊着“我、我……”,在确认了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的答案一致时,同学们的脸上都绽开了笑脸。我接着问:“《滥竽充数》这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告诉我这个故事呢?”学生积极讨论,有的朗读、有的讲故事、有的还组织表演,看来学生真是花费了心思,花样还真多。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72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