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三年级下册教案《31.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女娲补天、洪水、围困、云霞"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3.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能复述"补天"的过程。
4.能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二、读题质疑
1、当你看到课题时,有什么疑问的吗?或者说:你想学习关于《女娲补天》的什么内容?
设计质疑:(1)女娲是谁呢?(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3)有没有女娲这个人呢?(4)女娲怎么补天呢?
2、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像“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等问题,我们在阅读中都会弄懂的。
三、自学课文
1、提出阅读要求。
(1)在课文中找到写女娲补天原因的句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2)课题叫"女娲补天",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补天"过程的?
2.学生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1)教师提出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2)教师小结:女娲看到天塌下来,许多人在水深火热之中受苦受难,心里难过极了,所以她决心要补天。我们再来看看,女娲看到人们受灾受难,她的心里特别难过。写这些灾难景象的是课文第几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们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3)女娲见到别人受苦心里就难过,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一个人总能为别人着想,总想着帮助别人克服困难,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救民于水火的一种献身精神。课文哪一段写到女娲的这一心理?(第二自然段。)
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注意要读出女娲对人们受灾受难同情的语调。(学生练习读,齐读)
(4)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
①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冶炼五彩云石动词的运用(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12
②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③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④导朗读这两段话。
4、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畅谈体会
1、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
2、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吗?(师生评议解决)
五、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你现在知道女娲是这样的一个人吗?
2、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
3、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六、布置作业
复述故事。
附板书设计:
天破:大火、大水
勇敢、善良
甘于奉献
找石
31女娲补天
补天   炼石
补天

教学反思
针对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有关女娲的一些传说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在交流汇报时,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女娲的善良、勇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女娲补天的艰辛,课后作业的布置,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故事,这不仅能使学生再次感悟故事的神奇,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断地丰富语言的积累。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19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