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的教学设计]11、画杨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题:11、 画杨桃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1.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3.齐读课文。4.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叮嘱;         想当然;          走了样;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一生受用”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作者终生受益呢?二、讲读课文1.从课文第三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2.学习课文第1部分。(1)指名读父亲的话。(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学习课文第2部分。(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有时候”指什么时候?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 “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②看投影片。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三、总结本课知识点。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12  第三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a.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老师”的话始终紧扣画杨桃这件事叙述,是本文的重点。b.通过对“老师”说的五句话的学习,我们不仅明白了作者是怎样把一段话写得条理清楚的,而且也明白了它的含义与父亲教诲的相似之处。二、指导完成“思考·练习”第三题1.读题目,明确本题有两点要求。2.读第一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一句讲的是作者在他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的样子。否定了平时看到的样子,肯定了当时看到的样子。(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用“不像……而像……”练习说话。如:①小明长得不像他的爸爸,倒像他的妈妈。②他的这身打扮,不像个学生而像个演员。③我画的这只天鹅一点儿也不像,倒像是一只丑小鸭。3.读第二个例句。让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1)这个句子否定了忙着发笑的做法,肯定了要考虑人家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做法。(2)启发学生用“不要……而要……”造句。三、完成课后第四题作业启发学生用“严肃”、“熟悉”造句四、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级” “肃” “晌” “悉”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33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