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板书设计_《孔子拜师》说课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汪潮教授在《语文教学专论》中回答: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习得。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本义之所在,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返璞归真。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构建一个以语言习得为主轴,以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为两翼的简约、高效课堂。课中紧握“语言习得”脉搏,规范语文课堂,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言“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让孩子们在语言的海洋里去感受语文真正的魅力。
一、“纵横联系”研教材——把握课文语言特色。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五组教材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安排了《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为我们走进传统文化宝库打开了一扇门。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这课通过对孔子和老子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他们的品质。其中,作者运用了“渊博”、“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等词语折射出孔子、老子的高尚品行。而这些词语正是孩子们理解的难点,年段目标训练的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本课的语言习得训练点。所以,在教学以“感受孔子、老子品行”为经线,以相应的语言习得训练为纬线开展教学。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经典诵读《论语》,结合单元导语、插图,引发孩子阅读期待;学文中结合资料袋和孩子们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老子资料潜心会文。学文后延伸阅读背诵《论语》和孔子、老子有关故事,为语文园地五口语交际和习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二、“有机整合”订目标——凸显语言习得训练点。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度。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词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习惯,运用语言的能力。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整合为:
1、  复习巩固“兼、仆、纳、丘、毫、授、佩”七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积累“远近闻名”“学问渊博”“学无止境”“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七个词语。
2、  品读二三自然段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重点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学无止境等好品质。
3、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小练笔”“选词填空”和“填写对联”积累和发展语言。
其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如此教学目标的确定,既有语言学习目标,又有情感熏陶、思维训练目标。而语文课最重要的“语言习得目标”得到准确彰显,为后面语言习得教学起到方向性引领作用。
三、“简、实、活、效”理思路——梳理语言习得线索。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读为主线,鼓励学生读中感悟、品味、积累语言,读中质疑、启思、探究问题。在教学中把第二自然段作为感悟的重点段,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作为感悟句群的抓手,一线串珠一词经纬,突破教学重难点,体现“简单、扎实中有亮点,简单、扎实中求实效”的教学特色。
四、“板块推进”说流程——落实语言习得环节。
以语言习得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语言习得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基于以上种种分析,《孔子拜师》第二课设计为以下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温故而知新”——复习导入123
1、开火车复习词语。老师关注点:1、生词中读音难点,孩子是否读准,不正确,采用老师示范、小老师引领的方式及时纠正,然后请读错的孩子自行纠正,体会进步的喜悦;2、后进生参与学习,和参与学习的质量。鼓励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2、选词介绍孔子、老子。用“远近闻名”“学问渊博”等词介绍孔子、老子这一教学环节,其一,提升学生对孔子、老子的认识(第一课时学生利用查资料介绍过孔子、老子,同学们对孔子、老子的认识停留在纸上、书上,还没有进入自己的脑海。);其二,巩固并运用第一课时所学词语“远近闻名”“学问渊博”。让词语的理解运用这一语言训练点得到落实。
第二板块:“学贵有疑”——提炼问题
我的第二个板块是直奔中心,提炼问题。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中心点,然后确定一条主线,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质得到人们的敬重?在学习完二、三两自然段,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让学生读这一句中心句,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让课堂教学简约、清晰、高效。
第三板块:“学而不思则罔”——品读感悟
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围绕中心、品读感悟。
1、充分自读,勾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言。(3分钟左右)充分地静思默读,是学生进入文本,深入思考的前提。给学生足够长的时间独自思考,课堂就远离了浮躁与肤浅,宁静的心态自然会造就精心,智慧的阅读品质。
在引领学生静静地阅读过程中,我耐心地等待和积极的巡视,发现学情,及时校正相关的教学策略。其实,学生酝酿的过程也是老师进行下一步教学准备的过程。真正智慧的课堂必定出在老师敏锐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中。
2、词语为关键,品读你感受最深的语句。
“创设情境想象”解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小练笔:
一天,  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一天,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
二天,  一天,……
结合学生拓展想象中语言,呈现出孔子拜师途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坚持不懈”等具体的一幅幅生活场景。此时,老师水到渠成地引导:孔子这样在风中随便吃些东西,在露天住宿、休息,就叫——“风餐露宿”;“这样不分白天黑夜地加倍赶路就叫——“日夜兼程”。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解词“学无止境”:在教学“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人来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进一步感悟孔子的学习态度,这样,既符合重视句子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
(3)“图文结合,对话中感悟”文中对话含义123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充满哲理,又生动有趣,读好了,老子与孔子的形象、老子的诲人不倦和孔子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视界、进入孩子的心灵。于是,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同桌读,指名读,全体学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层层深入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第一层:看图读,关注孔子动作:读出“一拜再拜”的谦逊;第二层:分角色读,关注孔子语言,读出孔子心中的彬彬有礼;第三层:进入情境,区别词语读,关注用词“拜见”“拜访”, “迎候”、“等候”,进一步读出孔子、老子谦逊有礼、热情真诚的美好品行。
(4)结合生活实际聊出孔子的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
在同学们汇报第三自然段时,我预设:读了这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将把哪些词送给当老师的我,哪些词留给做学生的自己。如此设计,进一步巩固学生刚才抓关键词理解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点:把“不离左右”“毫无保留”等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结合生活实际的运用。在赠送词语中无疑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如此一问再次整合了教学目标训练点。
第四版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总结延伸。
1、这一环节由“孔子拜师“一幕流传千古,文中哪些话语,哪些场景打动了你,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自读,展示读。此时,老师让学生带着自我感受再次回读,目的:1、整合全文,回归整体;2、尊重多元解读,读出个性感悟;3、词语积累、情感升华,等语文素养得到再次回旋上升。
在学生交流中,重点回击“学习是无止境”一句,提炼出“学无止境”一词。并在孩子们对词语有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工工整整书写本课生词:止境。让学生在一笔一划中回荡着课文的人文精神。
2、结合传统文化单元主体,设计对联总结全文。教学中让自己预设的对联逐字逐字缓慢出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大胆猜想传创编。在大家异口同声喊出:“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不保留”后,相信孩子们发出了成功的欢呼“耶——”。这一环节逐字逐字出示,既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又给了学生参与创作的快乐。并把本课主要内容与语言运用整合在一起,并把本单元又一传统文化——对联渗透到教学中,为本单元教学打下了伏笔。
总之,四个板块,环节简约,方法简便,训练务实,力求紧握“语言习得”脉搏,规范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当然,再好的教学设计也只是预设。在实际教学中,我会根据课堂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控,相应地改变教学策略。以真正促进学生“一课一得”。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798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