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例]在例点中寻找与文本的距离--《郑成功》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在例点中寻找与文本的距离--《郑成功》教学反思
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所追求的,我们都喜欢用最少的时间,寻求最大的教学效果。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文本时,教师又如何寻求教学的有效性呢。引导学生寻找与文本的距离,是学生探究性语文的基础。但是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是非常多的,因为学生在知识阅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与作者的距离是显而易见的。寻找空白找到例点与探究性阅读之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文本呈现了那么多东西,我们是否要面面俱到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变成了“杂货铺”(王荣生语)。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中会有许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学习。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距离应该去寻找例点,与学生真正有距离的例点。这还要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进行必要的分析,寻找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抓住了这个冲突,学生可以对文本实现真正的解读,真正有所获,真正能得其滋味,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郑成功》这篇课文,它的主题是非常简单的,通过读书让学生领会郑成功英勇顽强,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如果仔细研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第五节描写的战斗场面非常精彩,而课后也有一个描写场面的练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场面描写也许不算难,但要他们描写一个战争的场面,这似乎是第一次接触,也许这就是文章的例点。在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之后,我并没有让学生一节节的诵读课文,而是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文章的哪一节写得最精彩。学生的回答当然带有他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第五节写得最精彩。于是我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这一节,来研读这一节中最为精妙之处。
下面是一段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认为第五节最为精彩,那这一节中为什么最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节。(学生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这说明学生不仅仅是读书,这种读书以带有欣赏与评价的色彩,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阅读。)
师:同学们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这一节也做了深入研究。我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的,赶快行动吧。(再次重申分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对这一节精彩地方的理解?
生:我认为“负隅顽抗”这个词用的好。因为“负隅顽抗”大多来形容敌人,而且是一定会失败的敌人。
师:说得好。“负隅顽抗”是个贬义词。用敌人的“负隅顽抗”来衬托郑成功军队的英勇顽强。还有吗?
生:“团团围住”这个词用的好。荷兰侵略者的武器装备比郑军官兵好,如果和他们硬拼我们肯定会吃亏,把敌舰团团围住,敌人先进的武器就失去了威力,郑军官兵非常勇敢和机智。
生:“乘势”这个词也是非常精彩,因为当敌舰乱作一团时,说明敌人非常惊慌,他们的士气是低落的。这时乘势跳上敌舰杀伤敌人,敌人必败。
生:敌人“惊恐万状”、敌舰“乱作一团”写得精彩。这两个词,敌人狼狈不堪的样子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了。
生:我要补充一点,只要是侵略者绝对没有好下场,你们看他们最后都“通通举手投降了”吧。
师:同学们说出了文章的精彩之处。这一节是一个战斗场面的描写,它仅仅是用词的精彩吗?再读读第五节?(学生们好像明白了什么,又继续研读思考)12
生:作为一个战斗场面,它写出了敌我双方,而且用词恰到好处。
生:写战斗场面,既要写整体还要写局部的细节,这一节中的炮手,就是一个局部的细节描写。
生:还应该写出战斗最后的输赢。
师:对啊,这一节的精彩不但在于它的用词准确,还在于它通过整体与局部细节的描写把战斗场面写的栩栩如生生动形象,诗人如临其境。我们在电视电影中看过不少的战斗场面,能不能仿照第五节的写法写一段你在电视与电影中看到的战斗场面。(学生先说后写)
在例点中引导学生寻找与文本的距离,阅读就会走向深入,逐渐深化。学生在尝试运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学力,文本的阅读变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106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