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说课稿]钱学森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钱学森》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钱学森》一课记叙了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时刻刻不忘记祖国的高尚情怀。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指导,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本着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的原则;在教学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课设计为两课时,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钱学森的生平和爱国情怀。
2.能力目标(1)感知课文对钱学森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2)品评语言,学习抓住人物语言、神情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凭借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内心世界是本文的重要写作特色。根据上述特点,我想引领学生以“人物语言”的朗读感悟为重点,以“人物内心”的探究显化为标志,组织教学活动;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中介,以“相机点拨”为重点,组织学习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突出爱国情。
1.教师深情地叙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深情的朗诵文章的第一段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初识钱学森时,就对钱学森充满了好奇,这个日夜想着回国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这么焦急?……一连串的问题在学生心中形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板书课题:钱学森)让我们响亮地呼唤他的名字(齐读课题)。刚才老师给大家朗诵的那一段,就是钱学森回国时的情景。
3.初步感知,走近钱学森。
(1)默读钱学森简介。(课件演示)
(2)过渡: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读课文,进一步去了解钱学森。
(3)温馨提示:a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b将比较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
c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4)检查自学情况
a随机检查课文中的生字。重点指导:“富裕,赴”的读音和意思。
b考察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
[设计意图:高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也不应忽视字词教学,尤其是对于典型的、难以掌握的字词,如对“富裕,赴”的教学,就有必要在课内指导一下。至于读书,一定要让学生读熟、读透,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书不读通不开讲”。]
(二)阅读探究,感悟爱国情。
1.指导学法,布置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表现来体会人物的特点。人物的表现包括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出示)。这篇文章中,钱学森的什么表现最能体现他的特点?(语言)
(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写什么?在他的语言旁写写你的感受。1234
【设计意图:所谓“阅读”,首先要突出一个“阅”字。就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读书,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独立探究、积极感受。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细读探究课文,在书旁作一些小小的批注,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生成和知识的建构过程。】
2.交流体会。
过渡:文中钱学森的哪些话、哪些做法打动了你?为什么?
(1)出示第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诵读中领悟,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
引导: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①钱学森在美国享受哪些优厚的待遇?(有很高的工资,有很高的荣誉……)
有哪些富裕的生活条件?(穿西装,穿皮鞋,有轿车,有洋房……)
有哪些优越的工作条件?(有足够的实验资金,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有名师指导……)
②有这么好的条件,钱学森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引读:(他说:“我是中国人。……”)
③如果当时他回到中国,会面临什么情况?(要设备没设备,要钱没钱,连肚子都填不饱……)
④这样恶劣的条件,钱学森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引导:(他说:“我是中国人。……”)
(板书:立志报国学业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钱学森当时所处环境的优越与回国后处境艰难,去触摸钱学森那颗坚定的回国的爱国心,并通过教师的引读,学生发自内心的朗读,把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激起学生对钱学森发自内心的敬佩。至此,学生的情感已经和钱学森一起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他们的阅读过程,也正是他们的情感历程。]
⑤钱学森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所做的一切”,他做了什么?
说话训练(出示):
a当美国的早晨还笼罩在晨雾中时,钱学森已经在实验室查阅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了;
b当人们已经甜甜地进入梦乡时,钱学森还在();
c当()时,钱学森();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写话,,让学生完成角色的置换,直抵钱学森的内心深处,与钱学森一起做好回国的准备,为祖国的未来准备着。词语的丰富内涵被解读得淋漓尽致,词语教学力透纸背。]
⑥过渡:钱学森付出无数心血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都是为了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多做点事。再来读读他说的话。
⑦从他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祖国;对祖国的爱;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
⑧小结: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一心想回的是祖国。虽然远隔万里,却心系祖国,心永远是中国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我是中国人。……)
⑨有一首歌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也唱出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声。(音乐响起《我的中国心》)
⑩听着这首《我的中国心》,你感觉怎样?(激动!自豪!兴奋!)
是的,无数游子哼唱着这首歌,一遍遍深情地呼唤着祖国的名字。同样也唱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让我们包涵深情地说说这一段话(齐读)1234
【设计意图: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教学的难点。从一首歌中预感到高潮的到来,于是紧抓这一难得的资源不放,先是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氛围,接着生成话题:“听到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歌以咏怀,言为心声!】
(2)出示第二句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点拨:不嫌祖国穷,始终想着回国;回祖国的心情很急切,天天盼望)
a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b对谁说的?
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在答复留学生的这番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说?(激动!诚恳!坚决!坚定!果断!)体会得很好。请你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巧用换位,“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钱学森当时的激动、诚恳、坚决、果断。通过这样的两次推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和钱学森的心就贴得越来越近,这时的情是真挚的、实在的,所以这时的读是入情的、到位的,就没有一点浮泛之气。】
3.正是这拳拳爱国心使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征途。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第三小节,看看还有什么牵动钱学森回国的情思?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生:从“每逢佳节倍思亲”可以看出他思念家乡。
过渡:(动情地叙述)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钱学森有十几年没有回国了。1935年出国留学,到1949年,一共有14年没有回国了。老师这里有一封钱学森写给父母的家书。
儿唯一深感遗憾的是已经有十个春节不能陪伴二老于身旁,不能尽孝于膝下。只好将思念和祝福之心诉诸信函,寄往二老身旁。二老见信如见儿面,权当儿在父母身边,与二老共进年夜饭,共度团圆年……
师:这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牵动钱学森回国的还有什么?(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板书:中秋赏月吐心声)
是啊!正是这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才促使钱学森毅然决然地回国。4.过渡:既然钱学森一心要回国,为什么一直到1955年才成功呢?(美国人的阻拦)从哪里知道的?
(1)请你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说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说明他是个威力无比的人才。)
(2)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
(3)你想这时的美国将领会怎么样说?(果断,生气)
(4)这么多年来钱学森一直被他们阻挠,想想这么多年他们会怎么留下钱学森?请你想象一下。(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还会给他升官。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1234
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正因为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让他足足等了5年时间,让他历经了5年的思乡之苦,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始终想方设法坚持回国。
【设计意图:老师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直入文本的深层,直抵孩子们的心灵。“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老师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转换,化抽象为具体,才让学生更加震撼,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此丰富,感情才会如此饱满。循循善诱,层层剥笋,精于预设,巧于生成。】
5.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钱学森终于获得了自由,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并出现了课文的开头一幕,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板书:历尽艰辛归故里)
相机出示课件:“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1)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还有不同的感受吗?(思念之情、爱恋之情、急迫之情)
(2)能帮“魂牵梦绕”找个近义词吗?(朝思暮想、日思夜想)你能用哪个词来表达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归心似箭、迫不及待、心急如焚、)
(3)练读。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读出他对祖国的思念,读出他急切回国的心情。
(4)指名读。评读。再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延伸,激发爱国情。
1.总结: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深爱着祖国的人民,时刻想着能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老师的引读创造了本节课的又一个高潮!学生们读得入情入境,铿锵有力,欲罢不行,竟收无法预约之精彩!】(板书:导弹之父励国人)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62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