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读后感_5、负荆请罪(2教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介绍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我们在阅读剧本时,首先要弄清剧本的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人物。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中的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府邸:指旧时高级官员的住所。
上卿:战国时,诸侯的高级长官称卿,分上中下三级。上卿的职位最高。
    门客:古代寄宿于豪门贵族之家并为之服务的人,又称为食客。
    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唇枪舌战:嘴唇像枪,舌头似剑。形容辩论时言辞锋利,争辩激烈。
    宽容大度: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能容事。
    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去请罪,表示愿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4)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什么意思?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1234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表现。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三、精读剧本第一幕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4、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目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个课本剧,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外作业:
自由组合,排演这个小话剧。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避让    要是……
         宽恕我               过去的事别提了 
          背荆条         扔在一边
跪 下               扶 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课前思考1: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课前思考2:
  这篇文章是一则历史小话剧,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如何让学生把握好人物的对话,琢磨体会人物的感情,是关键。
  我觉得:1、通过朗读训练学生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乃至精神品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查找正反面例子,例如象蔺相如这样宽容大度的人物,不记前贤,传为佳话;也有斤斤计较,排挤诽谤,最终两败俱伤。通过对比以充实文章内涵,深化文章主题。1234
          3、排演小话剧,以深化语言训练。

课前思考3:
  1.把握剧目内容:第一教时疏通剧本,理清主要人物关系,说清每一幕的故事梗概。
     板书:   韩勃              蔺相如                      廉颇
                  委 屈        和为贵、为国着想        有意侮辱
                  恍然大悟    深明大义、宽容大量    负荆请罪
2.把握人物特点:
  蔺相如: 一心为国,深明大义,以和为贵;宽容大量。
     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3.图文结合,剧本补白:
  第二幕中对蔺相如话语前的()补白,体会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课后反思1: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将理解、积累、运用巧妙地整合在一起。深入地读课文,揣摩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感悟人物的个性特征。其间,咬文嚼字,思辩推敲,学生大大锤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唇枪舌战”、“宽容大度”、“深明大意”、“负荆请罪”等等词语推敲选用的背后往往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这不仅积累了语言,积淀了语感,更培育了智慧,使学生感受了对联的魄力,提高了文化品味。学生通过研读剧本,了解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在分角色朗读时能绘声绘色,表演时,加上动作和神情,使人物栩栩如生。

授后小记1:
在《负荆请罪》教学设计中,我所尊崇的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详读什么,选读什么,品味什么,个体决定。默读,朗读,浏览等读书方式,不加限制。思维方式,开放自由:多角度评述蔺相如、廉颇,可总体概括,可细节描绘,可褒扬可贬抑。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题关系,谁都可以认同,谁都可以提出异议,自由评定,思维飞扬,呈现出价值的多元化。这一切造就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浓浓氛围。看过大家的思考,我觉得确实很有必要进行对课外知识的补充。这有助于对剧本中人物形象更好的认识。

授后小记2:
成功的补白:当学第二幕时,我放手让学生去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再谈谈对人物的理解,扣“老迈昏庸”、“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结合文本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我觉得学生对“老迈昏庸”的解读非常到位,不仅善于从文本中去寻找有力的证据,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两位主人公进行对白时动作和表情的补白。学生写到:廉颇满面羞愧,低着头,双手抱拳说……;蔺相如激动地搀扶着廉颇,四目对视……,从这些补白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人物的准确把握,同时对如何注重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形象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1234

课后反思2:
 《负荆请罪》是一则历史故事,只有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才能促进更好的理解故事,把握文章内涵。所以,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让孩子查找了故事《还璧归赵》、《渑池之会》,这样更能深刻了解蔺相如的人物品质。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82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