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卢沟桥烽火]5.卢沟桥烽火 教案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                 我军
      7月7日深   全副武装             喝 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123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习
    出示词语,指名读。
   1.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习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抱头鼠窜  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习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四段123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434.html
-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_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后感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38 作者:踏浪而归 《负荆请罪》这人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对对联。如交流描写相如的对联:“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
 - 
					    
					    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_【六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古诗。2、反复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读悟结合,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诵读古...
 - 
					    
					    【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图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导学图导语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交流平台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反思_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详细阅读
					        匆匆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18、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读,体会雪松的智慧与顽强。 4.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教学过程]...
 - 
					    
					    惊世第一妃_《一算惊世界》全新导航与训练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通讯:对国内外最近出现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经验所作的真实、具体、形象、详尽、及时的报道。课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是一种以记写人物为主的通讯。它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报道人物的先进事迹、创造精神和高风亮节,反映时代精神。 数学王国的骄子: 1 π之父祖冲之 2 几何学的创...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视频_《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详细阅读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
 - 
					    
					    【续写《最大的麦穗》】《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详细阅读
					        作者:王洲辅小 李 倩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3 《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王洲辅小 李 倩 非常有幸能在新教师培训中聆听到特级教师——倪宗红老师的课《最大的麦穗》,通过倪老师精彩的上课,使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与倪老师的交流,使我也摘到了麦穗。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在语...
 - 详细阅读
 - 
					    
					    【《小草和大树》的寓言故事】《小草和大树》五详细阅读
					        font size=6>《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1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教学背景:1,《小草和大树》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