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周翼林
教学目标:1.理解文中的重要哲理。
2.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了解了文中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弟子们摘麦穗的最终结果是——(两手空空)结合学生回答完成相关板书:沉甸甸——两手空空。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弟子们两手空空的原因。
二、思考感悟
1.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老师还有一个简单的问题想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能否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清楚。(出示幻灯片1:弟子们摘麦穗的态度怎样,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简单评价并完成板书:认真。
2.弟子们的态度这么认真,可结果为什么却——
3.生读课文,尝试找出原因。(指名答)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眼前    未来
4.激发学生的生活积累:这与生活中或书籍中的哪些现象相类似呢?(生思考,再指名答)
5.结合刚才学生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把握“麦穗”的外延。(麦穗仅仅是指麦穗吗?那具体还指那些?)
6.师作进一步引导和总结。(麦穗还可以指下棋时的胜利、新的称心如意的mp3、好的工作、好的成绩……)
 完成板书:机会       希望
7.所以文章的最后一段说: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幻灯2出示,生齐读)
8.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学生思考。(师继而出示幻灯3:“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给出相关提示:先用自己的话概括其所隐含的道理,再举一个生活中的相关事例进行说明,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作最后补充。)
(指名答,师相机引导)
9.小结全文:是啊,这篇课文表面上在写麦穗实际上在写现实与理想啊,只有把握了现在,才能实现美好的未来啊!今天学习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够摘取自己人生中的一颗颗麦穗!
三、阅读迁移
1.生阅读《苏格拉底的麦田》
思考:(1)学生们是怎样除草的?结果怎样?(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要想除掉杂草,最好的方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这句话的理解。
2.师相继引导和提示,学生写书面答案。
四、总结
附: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沉甸甸——认真——两手空空?
   现在                           未来12
   机会                           成功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36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