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螳螂捕蝉》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故事内容,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螳螂这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2. 故事:话说有一天,这只螳螂来到一个花园里,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这只螳螂一看,馋坏了,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边补充完整题目)
请问:这只螳螂吃到蝉了吗?为什么?你怎么知道?
3. 小结
这是一条成语,你知道它来源于什么呢?(寓言故事)
上一个练习中,我们复习了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你能说几个吗?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借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课文中的这则寓言想借螳螂捕蝉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想一想:文章借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朗读体会。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 如果也按螳螂、蝉和黄雀这说法,那么它们在课文中分别指哪些呢?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讨论并出示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1) 吴王为什么攻打楚国?你知道当时的情况吗?把你找的资料告诉给大家
(2) 乘虚而入是什么意思?诸侯国怎么乘虚而入?
(3) 堪的意思是什么?那么不堪设想呢?你来帮它设想一下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吧。
2、 指导朗读,注意突出乘虚而入,不堪设想
3、 这种情况,吴王设想过没有?他是怎么说的?
指导读出吴王凶残、固执的口气
4、 你觉得吴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5、 齐读课文第一节。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 那么吴王最后有没有攻打楚国呢?你从哪儿知道的?
2、 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什么叫恍然大悟?你能读读吴王的话,读出恍然大悟的口气来吗?

3、这番话是哪些话?

五、学习第二至十一节。

1、画出少年的话,同桌一起读读,边读边想,哪句话最使吴王恍然大悟?

2、交流,出示句子。指名读,想想:吴王悟出了什么?

板书: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3、齐读这句令吴王恍然大悟的句子

4、吴王从没设想后果的固执到恍然大悟,你觉得这个少年怎么样?

5、在读读2---11节,你觉得哪些地方反映出少年的机智?

6、师:如果说大臣的谏是直谏、力谏,那么少年的谏就是智谏巧谏

齐读2-----11节,体会少年的机智

你能读读吴王的话,读出恍然大悟的口气来吗?
3、 现在,你再来看看吴王又是个怎么样的人呢?(知错就改)
五、总结课文:
1、小结:
吴王看到楚国过力较弱,想要去攻打楚国,他没想到其他诸侯国对他虎视眈眈,可算一个没远见的人;还听不进大臣的劝说,可算是个固执的人。然而,一个侍奉他的少年却让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个少年是怎么做的 呢?我们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体会螳螂捕蝉的含义
(2) 抄写词语
(3) 理解不堪设想,乘虚而入,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练习用恍然大悟说一句话。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30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