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渔歌子》教案|《渔歌子》教案及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且有一定的含义,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得?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张志和。你们猜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 我告诉大家,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取的,因为他16岁的时候,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做张龟龄,猜猜他爸爸为什么给他取张龟龄?是希望他能象乌龟一样长生不老。多好的一个名字。
2、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吗 ?(唐代著名的词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他的一首词——(教师板书课题:渔歌子)
3、什么叫词?以前我们学过哪首词?(《忆江南》)一起来背诵。
其实古代的词和我们现在的歌词差不多,是古代懂音律的人写的曲子,文人填入词,是最早的词的形成。为了记住每一首词,给这些固定的曲子起了固定的名字,叫词牌。当我读渔歌子的时候不能读轻声,因为它是词牌,其读文题。
二、理解词意,感悟意境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渔歌子》,一直读到你认为字正腔圆为止。
2、读到现在,你发现诗和现在学的词有什么不同了吗?诗每句都是比较工整,字数基本是相同的,而词呢,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也叫叫长短句
3、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张志和这个词人非常了不起,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朋友,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那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画的是什么,打上圆圈,他画的什么景物啊,用笔圈出来。
一共有九种,你们都找到了吗?把9种景物,按照顺序来数一数,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4、老师在黑板上画了框,如果这是一幅画时,请你把这九种景物工整地写在这个框里,尽量使它看上去想一幅画。师画出版画。
5、看着你们读景物,你能猜得到写的是什么季节?
6、张志和的渔歌子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他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我甚至于闻到春的气息,你们能闻到吗?到词中去闻一闻,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闻到了什么?自己读一读。
7、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回去吗?(不想)
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张志和自封为烟波钓徒,他最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于是他非常有盛情地写下了渔歌子。可是,他的哥哥叫张松龄,很担心他在外留连忘返,惹出麻烦。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于赋歌》(课件出示),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你怎么知道?
8、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朝廷的争斗,留连于山水之间,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可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很多很多,他钓着了什么?这就是张志和毕生的追求(出示:心志平和)12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为了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抓住此中所描写的九种景物,去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1、关注和挖掘词中蕴涵的美好感情。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他张志和,是画家,是诗人,是词人是哲学家,他的作品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我从张志和的“心志平和”这个名字的来历引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让学生品味出诗人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2、运用版画,发挥想象
通过此中所描述的九种景物,我把它们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说说它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孩子们各个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提取自己的生活经验,津津有味地描述,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学习的快乐。
3、以读为主,读有层次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在多种朗读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进入情境。初读时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找出词中蕴涵的景物后,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师生对读。学生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4、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自己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今后我将注重积累,以使自己能将评价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17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