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矛与盾》_《矛与盾》课堂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转成现代汉语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方法:四读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出示“四读法”各步骤要求
教学步骤: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你能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吗?
生1:守株待兔
生2:拔苗助长
……
师:这些寓言故事都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寓言故事都是假借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矛与盾》跟以往不大一样,它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提醒注意 “矛”字和 “盾”字。
师: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谁能来介绍介绍?
师: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来进攻,盾用来防守。
二、学习课文,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师:《矛与盾》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文字深奥难懂,我们今天将按下列方法来学习。
 (小黑板出示阅读方法)
师:首先让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
(学生自由读;师范读;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师:文言文不仅要把字音读正确,更重要的是要读懂。这是朗读文言文的前提。请同学们对照注释一句一句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学生自己练习;小组内互讲)
学生交流。
师:你们读懂了吗?谁先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
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师: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他在夸耀自己的盾非常坚固。你从文中哪个字读懂他在夸耀的呢?“誉”是夸耀的意思。谁来当当这个楚人读读这句话,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要读出吹嘘的语气哦!
生读。
师:这面盾坚固吗?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得还不够!
生再读。边读教师边点头。
师:我们借助注释读懂了第一句,那个楚人在那儿一个劲儿的吆喝,夸耀他的盾无比坚固什么东西都穿不透。他话虽不多,但很有用意,这个楚人很会做生意!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读。
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地。”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
师:嗯,你读懂了,他接着夸耀自己的矛无比锋利。盾是坚固无比,天下无敌了。矛也要好好夸夸,要不可没人买!谁再来读这句,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
(学生评读)生:这支长矛十分锋利,没有不能穿透的东西。
师:他读得好,你评得也好。“无不陷”没有不能穿透的,也就是说任何物体都能穿透。这支矛可真锋利!你现在就是楚人,想象一下你在集市上叫卖的样子,试着读读这句话。 
(学生自主练习朗读)
……
师: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2
生1: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说话不能吹嘘。
生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前后不能自相矛盾。
……
师: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你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生:其实这样的例子我们生活中也有。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自吹自擂得过分了会闹出笑话。所以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
……
师:是啊,这个楚国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而最后不能自圆其说。所以我们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闹出笑话。
三、模拟表演,积累运用语言
师:这个故事这么有趣,快快背下来吧。
学生自由背诵。
师:为了记住这个故事,我们来开展一次模拟表演,看谁演得生动有趣,惟妙惟肖。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四、总结全文。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67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