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遗迹”为主题来编排,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热爱。绵延万里的长城,让我们感受到前辈的智慧,历经风雨的索桥,给300年后的人们传递着温暖,惊险的铁索桥,表达了战士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白鹤梁的悠悠往事,牵动着后人珍惜古老文物的情怀,神奇的兵马俑,展示出艺术的迷人风采。一处处遗迹,浸润着民族的精神烙印。五篇课文,分别通过对联、故事、诗歌、记述、说明等形式展开对遗迹的描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从遗迹入手,追寻先人足迹,感受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浏览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感受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长城赞》                        2课时
                《索桥的故事》                    2课时
                《我站在铁索桥上》2课时
                《白鹤梁的沉浮》2课时
                《秦始皇陵兵马俑》2课时
                辅导写考察报告2课时
                召开报告会2课时
长城赞
教材分析
    这是一副长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在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体会上下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以及深远的意义。积累优美词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中国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感受对联的上下对仗。
教学构想    鼓励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理解大意。课前让学生广泛地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课堂上要充分地引导学生交流资料,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长城的历史悠久及所凝聚的民族智慧。在理解的基础上,要重朗读,并熟读成诵。1234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按要求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小黑板,录音机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请文章脉络。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长城的知识,了解对联的常识。
学生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1、同学们,我国的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大的建筑。千百年来雄伟而壮观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们万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她的容貌,探索她的奥秘,评论她的功过是非,大家对长城有什么了解?
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同学们有一位古建筑专家以长城为题材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对长城的情感。说起对联你有什么了解?
    3、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二、初读课文
    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师范读对联。
    2、指读课文,正音。
    3、质疑
    三、精读课文,感受雄伟。
    以“课文上下联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城?”为切入点,统领学习。
    1、指名读课文的上联,思考:长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从长城上你看到了什么?
    3、有感情朗读上联
    4、指名读下联,思考:读了下联,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具体理解“跨峻岭、经绝壁、穿荒原、横瀚海”。
    6、你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壮丽?
    四、美读成诵,深切体味进行有感情地朗诵。
    1、指导学生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正确断句。
    2、课前组织学生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板书课题后交流资料:如长城的长度、历史、在世界上的地位等,同时引导学生在查资料时要查阅具有权威性的资料。
    3、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4、生自读,师领读。学生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
    5、生再读,指生读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进行交流。如:巍峨丰碑、长龙烽垛、隘口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在书上标出来。
    交流:上联纵写(时间)长城的历史,赞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下联横写(空间)长城的气势,赞美长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学生默读找出:起春秋,历秦汉,及辽远,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感受修筑长城的历史悠久。
    引导学生感受修筑长城所付出的艰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诵读
    默读下联,然后交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长城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跨峻岭、经绝壁、穿荒原、横瀚海,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1234
    通过这个问题,再次回顾长城东达黑龙江,西至新疆,南到湖南,北达内蒙古,时而遨游在崇山峻岭之间,时而穿行于戈壁莽原上,时而又休憩在沙浪翻滚的沙漠之中。
    让学生结合下联后面的语句感受到这条象征中华文明古国的巨龙,跨越了中国的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纵横十万余里,起伏奔腾,其实壮丽磅礴,确实是人类的一大奇观。
    学生练习,然后以同位互读,男、女声比赛读等形式促使学生背诵此文。
作业设计
    1、熟读成诵。
    2、交流长城资料,小组合办手抄报
    3、查找有关古迹上的对联。
板书设计
长称赞
罗哲文
上下两千年  巍峨丰碑  (时间)
纵横十万里  壮丽奇观  (空间)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复习,交流资料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背诵课文
    二、交流资料
    1.交流有关歌咏长城的诗词。
    2.交流课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古迹上的对联。
    三、默写课文
    在背诵的基础上,检查默写课文的情况。
    1、指名背诵
    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四、体会对联的特点。
    你发现这幅对联有什么特点?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清记叙顺序。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这幅长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义深远,表达了对我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
    五、交流“我的视角”。
    1、全班交流,填写“我的视角”。
    2、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思考自己有什么独特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六、教师推荐阅读:
    《过八达岭有感》(明 熊伟)
    《诗三首》(清魏源)
    《登万里长城》(清康有为)
    通过资料的共享,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城的气势雄伟,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七、学生默写课文。同位互相检查1234
    改错
作业设计
    1、《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2、预习下一篇课文。
    3、读写结合小练笔。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长称赞
第一小队  第二小队  第三小队  第四小队
(标出加分情况)
课后反思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66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