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薛法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实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
     师:有人说了这样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并且说这个观点也是一个真理。你相信吗?
     生:(纷纷答)相信!
     师:没人有疑问吗?
     生:(纷纷摇头)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别人已经证明过了的。
     生:因为课文中已经有结论了。
     师:真的没人有疑问啦?
     生:没有!(众笑)
     师: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你们一个问号都没有,真理怎么这么快就诞生了呢?(众大笑)敢于怀疑别人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发现真理必不可缺的精神!没有经过质疑的真理不一定就是真理,而可能是——
     生:歪理。(众大笑)
     生:谬论。
     师:对啊!所以,你要敢于怀疑这个观点。有疑问吗?
     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真理一定要在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能诞生吗?
     生:是不是所有的真理都是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诞生的呢?
     师:(高兴地)你们这么想、这么问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打开课文,作者在提出这个观点之后是怎么解释这个观点的含义的?
     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后,指名一生朗读)
     师:理解吗?
     生:(纷纷)理解。
     师:有问题吗?
     生:(纷纷)没问题。(众笑)
     师:看来,你们真是太听话了,都成习惯了,要想有问题都很难。(众大笑)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生: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生:见的次数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山。
     师: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不从西边升起,从东边落山。(众笑)
     生:我们每天饿了都要吃饭,困了都要睡觉。
     师: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不是饿了要睡觉,困了要吃饭。(众大笑)
     生:白天升起的是太阳,晚上升起的是月亮。
     师:一天又过去了。(众笑)从来没有想过这流过去的时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些现象都是司空见惯的。你们对“司空见惯”的理解是就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有谁想过“司空见惯”这个词语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司空”“见惯”呢?
     生:(惊异地)没有!不知道!12
     师:我们对于熟悉的事物常常失去好奇心、探究欲,也就没有问号了!“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职,专门掌管建设工程,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部长。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大诗人刘禹锡喝酒。酒席上叫歌妓劝酒,并歌舞助兴,极尽奢华。刘禹锡就写了一首诗:“高髻云环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原是一首讽刺官员花天酒地奢侈生活的诗,后来就有了“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明白了吧?
     生:(恍然大悟的样子)哦!
     师:不问不知道——
     生:一问吓一跳。(众大笑)
     师:你吓什么呀?那叫——问了才知道!(众笑)问号才能变成感叹号。这里的“?”和“!”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了疑问;“!”表示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发现了真理。
     生:“?”表示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表示最终找到的真理。
     师: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但是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生:这样说就是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表示,让别人印象深刻。
     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课文详解》里看到的。
     师:书上写的是别人的理解。你的呢?
     生:这样说感觉很新鲜,也很简单。
     师:这才是你的理解,你的观点。说得多好啊!新鲜,简单!把一个真理说得那么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让人耳目一新。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语句。
     生:(齐读)
     师:刚才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是“一百个”真理呢?99个不行吗?101个也不行吗?
     生:“一百个”并不是真的是100个问号,而是说很多问号,无数个问号。
     生:“一百个”是形容有很多很多问题。
     生:“一百个”是说真理的发现过程是很长的,要经过艰苦的探索。
     生:“一百个”是指那种不断探索的求真精神。
     师:说得都有道理!“一百个”不是实指,而是指真理的发现要经历长期而艰辛的发问、探索的过程。比如“这件事交给我,你放一百个心吧!”是不是一定要正好放一百个心?
     生:不是!是指绝对放心的意思。
     师:对了!一起读一读这个观点。
     生:(齐读课题)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45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