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 洗澡、机械、逆时针、玫瑰、领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理解“见微知著”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文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
2.你们知道科学家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20课,(齐读课题)我相信同学们学完之后会有新的收获。
二、检查预习
先来检查一下字词的掌握情况。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屏显词语,指名读、齐读)
洗澡、机械、逆时针、玫瑰、领域
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检查学生对“见微知著”这个词语的理解)(这是字典里的意思,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你会有新的理解)
字词掌握了,课文预习的怎么样?
2、课文分几部分内容写的?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
(生答:分三部分:先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接着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3、课文用了几个典型的事例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的?
(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
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三、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课文第二个自然段具体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咱们一起读一读吧。
(屏显: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2、这其中的“?”“!”分别指什么?(板书:?!)(“?”是发现问题,是不断地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拉直”在这是指什么?(把疑问变成真理的过程。)作者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表述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三个事例123
1、课文用三个事例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三个事例,边读边想每个事例中的人物是谁?他从什么现象中发现了问题?“问号”是什么?用“?”划下来;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划下来。再想想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出示课件:
人物
现象
“?”
从“?”到“!”的过程
“!”
2、事例1:
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事例。
我请一名同学读一下第一个事例。其余同学要仔细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
⑴这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谁?(谢皮罗)能说的具体点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
⑵他从什么现象中产生了疑问?(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他对此产生了什么疑问?(为什么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引读: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旋涡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旋涡。
他的结论正确吗?咱们同学今天回家也去实验一下,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⑶谢皮罗教授从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真理,这其中历经了怎样的过程?(到书上找找关键的词句。敏锐地注意、紧紧抓住问号不放、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3、事例3:
过度:第二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又是从怎样的现象中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一过程。
⑴这个事例中的主人公是谁?它从这一现象中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应该怎样读?
⑵由此发现的“真理”是?
⑶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敏感地意识、一连串的问题、许多实验。)
4、事例3: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提示的问题,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第三个事例吧。
⑴这个事例主人公是?(据说是一位叫彼得的奥地利医生。)
他从什么现象中产生了疑问?
他的疑问是什么?
⑵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⑶这个真理是怎么诞生的呢?(百思不得其解、一连串的疑问、反复的观察实验)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交流的很热烈,哪组同桌愿意展示一下?)
5、总结
是啊,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6、同学们,从这三个事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生谈: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师:这些也正是课文想告诉我们的。一起读一读7、8两个自然段吧(生读)。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⑴“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吗?联系课文所举的三个事例,谈谈你的理解。见微知著中的微分别指(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 )、( 奥地利医生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
而著分别是指(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发明了酸碱试纸)、( 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⑵见微知著是有条件的,读读下面的自然段,你又有什么启发呢?123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生答: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它并不神秘;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
⑶你还能补充这样的事例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莱特兄弟……
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四、随文练笔
作者运用三个具体事实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我们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团结就是力量”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  !
                   不断探索  追根求源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44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