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与反思|《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教学媒体】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学习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10课,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板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读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⑵ 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要求:
     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检查自学:
   ⑴ 读生字,正音。
   ⑵ 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
     (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
     板书:  
 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读后提问。)
  4、细读课文:
   ⑴ 默读课文:
     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⑵ 小组互学:
     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
     在小组里交流。
  5、汇报交流情况:
   ⑴ 被捕前:
     示句: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板书:
坚决地说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板书:  
忠于革命
      导读:
     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
     (练读。)
   ⑵ 被捕时:
     示句: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板书:
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板书:
视死如归
     导读:
     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⑶ 被捕后:
     示句: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123
     板书:
瞅了瞅没说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板书:
坚贞不屈
     为什么会这样呢?
     (联系上下文。)
     导读:
     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
二、总结全文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
三、课外延伸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
  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
    板书:
坚持工作 不幸被捕 沉着斗争 英勇就义
  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
  2、学生齐读,师说明:
    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
  1、导语:
    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
  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引读2~6节。
  4、出示:
“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⑴ 自读:
     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
   ⑵ 联系上文思考:
     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⑶ 小结:
     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板书:
对比
   ⑷ 自读:
     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慈爱和善认真严肃。)
  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
    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
    板书:
忠于革命
  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
    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
    板书:
照应
  7、引读第七节。
  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
    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
  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
    板书:
英勇无畏
  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123
    (照应。)
  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五、小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阎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尽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01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