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等奖_《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我们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本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今天,从动人的故事中,我们要缅怀革命先辈,继承革命传统。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人物。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介绍当时国内情况、学生了解李大钊情况)既然同学们都已经了解十六年前的那一天,我们了解了李大钊了吗?请同学们打开拓展阅读材料114页,了解一下李大钊同志的生平)
4、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 被捕前:
⑴“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哪能离开呢?。”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 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⑷ 指导朗读。
b 被捕时:
⑴ 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 指导朗读。
c 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 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 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⑷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内外结合,提高效率
新学期到了,新的跨越式指导课又来了。
六年级,下学期。这一册,在跨越式试验中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没有成型的模式,摸着石头过河。
今天,我选择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经典课文来让博士进行指导。原因有二:一是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在以往的短文章中,时间的安排对于自己来说还是比较灵活的,今天挑战以下自己。二是对于经典课文,而且离小学生的现实也比较远,只有通过多方面的阅读材料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明白故事的背景、社会因素等。12
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因为课文是单元的开篇课,所以在讲课前把单元要求让学生自学。接着是通过情景导入和常规生字学习。接着进行了拓展阅读,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了解了李大钊的生平。最后是品词赏句,了解李大钊同志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形象。
由于课文实在太长,经过了两次的通篇阅读后,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在后面的分析句子,塑造人物形象就显得比较仓促,没有那么深透了。鉴于这种情况,我请教了王博士,博士的回答让我感到高兴: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了文章,读了通篇的内容,那么可以在上课时减少通篇的朗读,提高课堂效率了。
也就是说:内外结合,提高效率了。
这里的内,有两层的意思,一是课内的阅读,在读写模式的引领下,我们必须基本完成课标的内容,也就需要我们对课文的阅读要有一定的量。二是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在跨越式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进行了拓展阅读,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拓宽,通过阅读拓展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样,这里的外,也有两层意思:一是课外阅读的材料,拓展阅读虽然算是课外阅读,但是,它都是紧紧围绕课文中心进行编排和精选的,对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中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由于属于离学生实际情况比较久远的事情,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有很多的不明白,为什么要抓李大钊;为什么要杀李大钊等,在课文中这些情况交代得不是很深透,只有通过资料的补充,学生才能懂得其中的原因,了解更多,感悟更多。二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六年级的课文内容一般都比较长,拓展的材料也十分丰富,如果仅靠课堂的四十分钟,根本不能充分利用好拓展材料,所以,一般情况下,我都安排学生回家或者早读和班中的一节阅读课进行拓展材料的阅读。只有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才能保证阅读量的跨越和为进行质的飞跃做好铺垫。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89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